院士校友寄语郑州学子:“立志践行,创造未来!”
中原网讯(郑报融媒记者 赵文静 文/图)今日,“院士回母校”活动河南首站在郑州一中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回到阔别五十年的母校郑州一中,与在校的广大师生们分享他求学、科研以及做人做事的心得和体会。
苏义脑1949年出生于河南省偃师县,是郑州一中1967届毕业生。他是我国著名的油气钻井工程专家。曾任国家科技部863计划海洋领域820主题专家组专家,国家科技奖励地矿专业组评委。现任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委员,钻井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我还记得,高一第一学期第一堂课是俄语,老师提问我答不上来,下课后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尽管我比别人少学了两年,但是我并不气馁,暗下功夫,坚持用俄语写日记,第一学期结束考了98分,期末便拿下满分100分。”1964年,15岁的苏义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郑州一中,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高中时代。
“在郑州一中,老师常说学习要生动、活泼、主动,要动脑筋多思考,注重学习方法。比如数学课堂上,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开拓思维、一题多解。我想,我的钻研精神便是从那时候养成的。直到现在做科学研究,一题多解的好习惯依旧对我大有帮助。”苏义脑院士讲述了他在郑州一中的求学经历,及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过程。
“我不会做‘心灵鸡汤’,只想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进步的起点在于追求,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苏义脑院士说,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创新即灵魂。创新不神秘,无止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科研方向创新的意义就在于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储备技术、创新发展。反向思维是科技研究中的重要方法,我们要用发散思维去创新,用聚焦思维去实现。回到教育的话题,不管课堂内外,我们都要留给学生们多一些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让他们去创造,为他们成长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可能的选择。
“立志践行,贵在立志,重在践行。希望大家都能够树立高远的志向,立志报国,全面发展,重视基础,加强创新。”苏义脑院士对母校全体师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和深深的祝福。
听了院士校友求学和科研攻关的故事,郑州一中高二六班学生马樾倍受鼓舞。“苏院士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积累,只有踏实地学习,执着地追求,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和意志,在不断拼搏中实现自我,进而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他说,自己要向前辈看齐,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据了解,“院士回母校”活动由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联合发起。此次活动由河南省教育厅关工委、郑州市关工委、郑州市教育局联合主办,郑州一中是河南的第一站,活动旨在促进广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科研精神的培养,激励更多的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报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