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等座”院士的敬业精神
沐圆
近日,一张“高铁笔耕”照刷屏网络:7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坐在高铁二等座上,衣着朴素,赤脚穿双旧皮鞋,全神贯注修改着手中材料,纸上已满是红色批注。网友直呼“又见扫地僧”。(6月14日新华网)
照片定格的不止是刘老的“道德操行”,更展现出他的敬业精神。据知情人士透露,“刘老在火车上工作其实是常态”“降座是为了方便和其他同事交流”“为了省下更多的钱搞科研,他拒绝为自己配司机”。从这些细节我们看到,敬业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人工作中不务虚名、沉心实干,生活中低调简单、朴实无华,对物质生活低要求,精神层面的追求则永无止境。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岗位,都要敬业。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事业发展和民生幸福,全靠领导干部真抓实干,领导干部更要敬业。然而,现实中有的干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求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有的吃喝游娱时间充裕,工作学习抽不开身;有的无利不起早,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面对刘老“高铁笔耕”照,每一位领导干部应当深刻反省,少想位子多挑担子,少揽大权多下大力,少谋选票多想选民。
刘老为准备一场报告,在奔波的旅途仍然笔耕不辍。而部分领导却感叹出差多、会议多、应酬多,没有时间好好抓落实。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但区别在于如何利用时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领导干部面对错综复杂、千头万绪的事务,想要不忙是不可能的,更应该学会“挤”时间,从“文山会海”中“挤”时间,从“杯盏觥筹”间“挤”时间,从“八小时”之外“挤”时间,通过统筹分配、合理利用,把每一分每一秒用好,履行好自己的责任。
刘先林院士“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还出口多个国家,创汇1000多万元”,自己却脚穿旧皮鞋,“在高校兼职近十年未取工资”;面对采访,他婉拒称“国家给的荣誉已够多,要把精力放研究上”。向刘先林院士学习,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像他一样不要名利,但也当晓得追求名利过犹不及的道理。领导干部一旦名利观扭曲,轻则毁了自己,重则误国误民,诚非小事。因此,领导干部当以正确的“名利观”为底线而自守,学习刘先林院士“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的信念,将个人的名利看淡一些,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理想、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上。
一些地方庸政懒政怠政现象有所抬头,其中有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没有敬业精神、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二等座院士”如一股清流,展现出这样一种传统的学人精神和状态,一种专注的敬业精神,无疑值得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