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郑州新闻

郑州全媒体新闻直播间|两会好声音

2021-03-05 07:33:54 来源: 中原网

《郑州日报》点击图片进入

《郑州日报》点击图片进入

《郑州日报》点击图片进入

《郑州晚报》点击图片进入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

加强文旅融合 豫剧要当先锋

  

  “根植中原沃土的豫剧不但‘出彩河南’还要‘出彩中国’”。作为豫剧新时代的领军人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豫剧是全国地方戏第一大剧种,中原更加出彩,文化要出重彩,弘扬黄河文化、加强文旅融合,豫剧要当先锋。

  讲好黄河故事 豫剧要当先锋

  “刚过去的牛年‘央视春晚’,大约10分钟的戏曲节目上了五个剧种,豫剧是其中之一,我唱了30秒,很难得,也借此让很多观众了解豫剧。”李树建说,这是他第6次上“央视春晚”,依然兴奋不已。

  豫剧诞生于明朝,兴盛于清朝,蓬勃发展于新中国,300年来,在中原大地上生根发芽、代代传唱。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如今豫剧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

  2017年文化部在全国进行了剧种普查,网络大数据显示全国共有348个剧种,豫剧排第一位,在互联网上是最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剧种。

  李树建建议设立以强化豫剧在弘扬黄河文化中的先锋作用为重点的文旅融合专项工作机构,强化“一盘棋”发展理念,构建城乡互动、政企互通的文旅融合大格局;有效引导资金、人才、技术向文旅产业发展集聚,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品牌项目;创设发展产业基金,向精细化和特色化发展。

  用历史故事提升文旅产品的独特性、稀缺性。他说,郑州歌舞剧院创排的《唐宫夜宴》惊艳了全国观众,成为“爆款”,带来了很多启示。建议以献礼党的百年华诞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建党主题文旅精品,创作更多像《红灯记》《朝阳沟》《常香玉》等的戏曲作品和《刘胡兰》《小兵张嘎》《鸡毛信》等儿童剧,并将观看其演出纳入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同时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传播,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影响力,为外树河南形象、内强河南精神、发挥豫剧在弘扬黄河文化中的先锋作用做贡献。

  戏曲主题古镇 助力乡村振兴

  李树建建议,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开发戏曲主题古镇。戏曲主题古镇的建设不仅仅在于发展旅游,更要扩大古镇产业链,构建古镇旅游经济圈,可以增强古镇旅游的吸引力,同时增加古镇的就业率。可以建设常香玉、马金凤、杨兰春古镇和旅游景点,用豫剧大师的名字影响力宣传河南。

  李树建说,当前,豫剧和全国其他剧种一样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老年观众多,年轻观众少;农村演出的多,大中型城市演出的少;包场的多,商演的少。应该扶持一批演艺企业,抓好一批演艺剧目。将豫剧与都市旅游深度结合,努力把各类文艺演出培育成为都市旅游品牌产品,培育更多的“驻场演出”剧目,诸如《朝阳沟》《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卷席筒》等优秀剧目,形成城市品牌效应。

  “驻场演出要坚持天天有戏,做起来困难重重。”他建议政府补一点、剧场让一点、观众买一点、演员少要一点、企业赞助一点。能做到这五点,驻场演出就可以持续下去,不仅可以成为城市旅游的品牌项目,也为培育戏曲城市观众打下良好基础。

  建豫剧博物馆 让戏曲焕发新光彩

  “豫剧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符号,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包括郑州在内的河南重要城市均没有一座专业的豫剧博物馆。”李树建表示,建设豫剧博物馆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成为河南戏剧文化旅游对外宣传的名片,也是吸引游客前来河南进行戏曲文化旅游的最佳旅游地。

  同时,加大戏曲文创产品开发。豫剧不仅要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更要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使老百姓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存在,这样戏曲文化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利用戏曲脸谱制作各种纪念品、伴手礼。从戏曲主题T恤、卫衣、手提袋、咖啡杯、手机壳、雨伞、台灯、笔记本等,充分利用戏曲传统形象,将图案设计融于时尚产品中,以赢得游客喜爱。

  “传统戏曲中的特色道具和服饰也可以制作成纪念品。”李树建建议,把文创故事设计到产品中,增加文创设计种类,包括美妆洗护、服饰珠宝、家居文房、器物餐厨、美食酒水包装等,以“匠心”精致精良每一件文创商品,重视创意、重视细节、注重实用功能,以“实物”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中华戏曲文化,让传统戏曲焕发新的光彩。

  郑州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石闯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秘书长张广东:

就近便捷养老 改善服务体验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副秘书长张广东就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建立全民心理健康检测体系作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在今年两会期间带来了不少精心准备的提案和建议。

  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去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中14次提到“养老”,足以表明,我国政府将继续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养老服务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保障好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要也是减轻家庭负担,创造稳定就业良好局面的重要保证。”张广东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围绕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张广东建议,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在解决农村养老服务方面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在满足“就近养老”需要方面逐步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在培育养老服务市场主体方面适度扩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范围,完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在建设友好老年社区方面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实施全国养老服务大数据战略,在加快智慧养老服务应用方面实现全国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时监督、有效评测,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大数据新应用新业态,逐步实现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改善服务体验,更好地带动养老服务消费。

  张广东认为,可以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一网通办”的要求,全面放宽养老服务市场准入,实行养老机构网上备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跨部门联合执法,支持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公建民营,建立服务标准约束与行业信用评价机制,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养老服务的热情。促进“养老服务+行业”深度融合,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等行业融合发展,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激发老年用品消费潜能。

  建立全民心理健康检测体系

  聚焦心理健康问题,张广东还带来了关于建立全民心理健康检测体系的提案。

  “目前,在精神心理疾病预防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探索和成绩,比如心理辅导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但是,整体上看公众对精神心理问题的认识程度还不高,医疗机构对相关疾病的辨识度还不够,心理健康检测、心理咨询等工作仍亟待专业化、规范化。”张广东说。

  由此,张广东建议,由政府牵头,卫生健康、教育、财政、工会等相关部门参加,统一制定全民心理健康检测机制,和身体体检一样定期对全民进行心理健康检测。高标准建设能同时为学生、教师、家长、职工以及特殊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检测,并提供分级联网管理后台的心理检测平台和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每一级可分别根据自己的管辖范围不同享有不同的查询、统计、分析权限。

  “虽然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政策,但是在经费支出上却并未明确比例甚至未纳入政府常规预算,这也导致了心理疾病无法像身体疾病一样受到政府的重视,从而无法引导大众重视自身心理问题。”张广东认为,政府应把心理疾病预防和心理检测支出纳入政府年度预算。同时,应出台鼓励、支持心理健康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在心理健康企业初创资金支持、产品研发资金奖励、贷款担保条件、贷款利息减免、发明及软著奖励、成果转化奖励、办公租赁减免、土地购置优惠、科研人员职称评定、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让心理健康市场形成一个新的“蓝海”,让心理健康事业也和身体健康事业一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引擎。

  郑州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赵文静

  建立“一站式” 社区心理服务站

  当前,民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老百姓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快速增加。《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提出要“以村(社区)为单位,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80%以上”。

  如何加强社区心理服务站建设,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心结”?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提出,应该从完善法律保障、健全工作体制、强化队伍建设、加强经费保障、深化工作内涵等方面,推动社区心理服务站规范持续健康发展。

  “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心理服务站目前存在运行不畅、‘空壳’站点较多、工作内容不实不细、服务可及性弱等问题。”赵国祥建议,加快制定《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法》《心理咨询师法》,建立社区心理服务站建设的法律依据,为心理咨询师参与社区心理服务提供法律保障;在政府机构中设置专职管理部门,负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谋划、管理和执行;鼓励社区心理服务站建设专职队伍,明确专职人员岗位职数、任职资格、薪酬待遇、晋升发展等问题,吸引专业人才深度持续参与服务站工作;加快推进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和机构分级分类从业资质认证;适应社区心理服务需求,修订心理健康服务方向本硕人才培育质量标准,鼓励设置临床心理学专业,加强学历教育人才培养;在政府财政预算中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细化站点分级考评标准,建立站点考评挂牌制度,推动建立集评估、教育、预防、咨询为一体的“一站式”社区心理服务站。

  郑州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张竞昳

推动耕地相关立法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确保粮食安全,就要保护土壤,确保土壤健康。这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远东生物工程公司技术部部长党永富一直以来最为关注的事情。

  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河南周口农村的党永富,深切体会过饿肚子的感觉,对粮食有着独特的情结。他说,我们常把土地比喻为“母亲”,但这是一位沉默的“母亲”,土壤生病了、不健康了,她不会说话。到了上世纪80年代,党永富就在自家自留地做实验,搞起了土壤污染防治,成为一名“土专家”。从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每年都会带“土”上两会,还被大家称为“土代表”,这个称呼他很喜欢。

  “十四五”时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党永富认为,为确保“十四五”期间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科技创新继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动耕地污染治理、耕地退化改良、一般农田保护,还需要运用法律手段加强耕地土壤污染管控,保护好耕地,确保粮食安全。他建议有关部门开展专题研究,创设政策,推动我国耕地相关立法,希望在耕地保护方面,从重视耕地数量向数量和质量并重转变,推动耕地质量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郑州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董艳竹

加强治黄工程 遗迹修复保护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传承黄河文化应秉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把握重点的基本原则。”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建议,加强治黄工程遗迹修复保护工作,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马珺认为,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联动机制。成立由水利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共同参与组建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专门领导机构,系统构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战略规划与体制机制,协调解决跨区域问题。其次,要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保障水平。加大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创新沿黄旅游景区和涉旅文物单位相融合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投入经营机制。加强历代治黄工程遗迹的修复和保护工作,适时建立治黄工程遗址博物馆。加强历代黄河文化典籍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处理工作,适时建立数字黄河文化,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中华先民从治黄到护黄再到兴黄,彰显了人水和谐的生态理念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凸显着中华民族的家国意识、民生情怀、历史使命、众志成城等理念,对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挖掘亟待加强。”马珺说,我们要梳理好中华文明的黄河文化基因,在“黄河故事”的叙事方式中从社会、经济、环境、科技等不同角度解析黄河文化内涵,打造彰显黄河文化精神的文化品牌,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传递具有中国价值理念的黄河文化,提高黄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郑州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赵文静

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董事长姜明:

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化法治化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天明集团董事长姜明提交了《关于各地订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化、法治化的建议》。

  激发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

  姜明表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各地应及时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化、法治化,在订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时,应重点立足于维护民营经济的公平地位,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既符合国务院对于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也迎合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他认为,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很长一个时期的任务。各级政府应当通过立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完善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更加公平的良好市场环境,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和获得感。国家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但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在生产要素获取、准入许可、贷款获得、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需要通过立法破除制约市场竞争的各类障碍和隐性壁垒,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同时,健全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制度,完善融资增信支持,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进一步保护和激发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蓬勃发展。各地应及时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化、法治化,在订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时,应重点立足于维护民营经济的公平地位,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既符合国务院对于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要求,也迎合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议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化、法治化

  姜明建议,各级政府应该将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化、法治化,省级政府应尽快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优化营商环境应当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协同联动、完善法治保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坚持政务公开透明,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不断创新制度设计,进一步打通落实堵点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让市场主体有切实的获得感。

  并且,要积极推动全面统筹。省级政府应积极推进全域的“一网通办”。目前,在政务服务部分“一网通办”是标配,也是最直接的营商环境指标。省级政府应在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基础上,尽快推动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全省统一标准,全省联合推动,省内无缝对接。条件合适时,应实现全国统一。

  此外,还要丰富监督手段,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商会的沟通、监督作用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力量。作为企业与政府的桥梁,这些社会组织对维护会员利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沟通政府、服务行业成员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姜明说,优化营商环境应着力增加一些实惠条款。有些省市的设计中,不乏简单实惠的条款。有的省市提出“多个市场主体可以使用同一地址作为登记住所”,是商事制度改革的积极措施。有的省市成立中小企业首贷、续贷中心,积极解决民企的贷款难问题。为保护知识产权,更大力度地减税降费,有的省市建立统一的市场主体维权服务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维权服务。消除市场主体的痛点,消除制度运行的堵点,让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获得切实的优惠,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点。

  郑州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徐刚领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

赋能农业“芯片” 守好粮食安全命脉

  

  他是我省百年名校河南农业大学的“掌门人”,他是以创新蓄力新时代推进社会向前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委员张改平聚焦粮食安全、青少年成长等问题,在北京发出来自河南的“两会好声音”。

  提升科技攻关效能,打赢种业翻身仗

  种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被誉为农业的“芯片”,也是张改平心心念念的牵挂。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重点任务来抓,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

  张改平表示,我国种业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存在突出短板。首先是品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审定品种同质化严重;很多品种不适应节肥节水节药、机械化生产、轻简化栽培要求;番茄、洋葱、茄子、胡萝卜、辣椒、西蓝花等作物种子严重依赖进口,部分高端蔬菜品种的种子基本以进口为主。其次是种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当前,跨国种业巨头已进入“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 时代,而我国仍处在以杂交选育为主的2.0 时代,农作物原创性突破种质缺乏,种质资源基础研究还处于跟跑阶段。另外是种业体系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弱,譬如,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服务能力不足,缺乏引领行业发展的国家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平台基础性、公益性、开放共享功能发挥作用有限。

  “打赢种业翻身仗,关键在加快提升种业科技攻关效能。第一要创新攻关模式,第二要加强对原始创新的激励和保护,第三要强化法律约束。”张改平亮出观点。

  他在《关于提升我国种业科技攻关效能的提案》中提出,以品种为核心的应用技术创新,应以种子企业为主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协同攻关;对于种业卡脖子技术,应以优势科研教学单位为主,组织联合攻关。对企业研发成果,可通过后补助方式进行激励。通过实施种业全产业链科技攻关,重点培育和转化突破性重大新品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加强弹窗管理,还青少年“清朗”网络空间

  青少年,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张改平心之所系。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获取信息、学习交流的新渠道和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同时也是弹窗广告和游戏的高发地。如何加强管理,杜绝暗含软色情、暴力、诈骗等恶意信息弹窗,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75亿,46%的未成年网民遭遇过淫秽色情、网络暴力等不良网络信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不少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时,遭遇不良广告和游戏弹窗的骚扰。近年来,虽然国家不断加大监管力度,但网络弹窗广告、游戏依然在不断骚扰用户,并呈现多平台、个性化等趋势,“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减少不良网络内容和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张改平说。

  张改平在《关于加强网络弹窗管理的提案》中提出3点建议:规范互联网广告和游戏投放规则——针对监管难、取证难等问题,建议有关执法部门对互联网平台广告投放做出更加详细的解释,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相关规定,做到有法可依;建立互联网内容分级限时制度——针对各地各平台内容风格差异大、无统一标准等问题,建议国家参考比较成熟的分级和限时制度,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立比较完善的内容分级限时制度,明确在什么时间段允许投放不同级别的弹窗广告和游戏;健全网络责任主体进入及审查制度——针对广告公司、代理公司、商家、网络平台关系错综复杂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制度建设和执法力度,确保相关责任主体在投放内容、投放方式、投放频次等方面符合相关规定,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责任漏洞违法犯罪。

  郑报全媒体·郑报融媒记者 张竞昳

教育引导孩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

  3月4日 星期四 晴

  来北京的第二天,依旧是紧张忙碌的状态。在河南大厦驻地准备、修改和完善建议、议案,不知不觉花了一上午的时间。

  在修改建议的过程中,去年一年来的履职场景犹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逐一浮现,让我感受颇多。去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我们学校的工作取得了新突破,但随着时代发展,乡村教育也面临新挑战,尤其在基层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新问题,譬如如何保障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不仅让他们有学上,更要让他们上好学;还譬如如何加强家长和学校的配合,将家庭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中。

  针对这些,我今年建议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留守儿童”“回流儿童”健康发展。同时,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要抓住机遇,加强农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改善土壤环境确保粮食安全等。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激动人心,会议指出,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对此,我深有感触,在平时的工作和履职中,我看到了许多老百姓因为缺少知识和技术,而导致贫困的案例。

  我深知,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这对于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人来说,肩头的担子更重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孩子们书本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让家乡更美丽的理念,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全国人大代表 李灵

凝心聚力 履职尽职

  3月4日 星期四 晴

  下午3点,万众瞩目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了,听了汪洋主席作的工作报告之后,感触良多。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全国政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有效运用各种协商形式,发挥网络议政优势,确保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履职尽责,不松、不乱,不断。去年,我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做了重点调研,提出的关于黄河文化的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的重点督办提案,并参加全程调研。此外,我全年参加了很多协商调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项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提案,提出的两项提案参加了汪洋主席等领导人出席的公共文化的专题协商会;参加了全国政协第19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对全国政协的工作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为明政出力奠定了基础。

  2020年,全国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胸怀“两个大局”,克服疫情影响,主动担责尽责,践行双向发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新的一年要根据全国政协的安排,紧扣履职重点,积极围绕“十四五”开局之年的目标任务建言出力;要发挥民建的界别优势,团结广大会员广泛凝聚和传播共识,汇聚起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正能量。

  全国政协委员 梁留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电脑版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