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 郑州回望2020】脱贫 携手奔小康一个不能少
产销对接助力脱贫
教育扶贫筑梦未来
虽是隆冬时节,但登封市石道乡后河村村民罗伟一天也没闲着,他和妻子正在自家的两个塑料大棚里翻耕土地。“趁现在农闲,赶紧把地给平整出来,一开春就可以培育红薯苗和菜苗了。”
四年前曾是省级贫困户的罗伟,近几年通过种植蔬菜、红薯、花生等农产品脱了贫,2020年家庭收入甚至超过了10万元。他还雇了一名贫困户当帮手。“我脱贫了,还想带领其他贫困户一道脱贫致富奔小康呢!”老罗说。
罗伟生活的变化是我市9.6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站位全局、高标推进,凝聚力量、合力攻坚,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为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郑报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文
丁友明 马健/图
战“疫”战“贫”两手抓
2020年,我市脱贫攻坚进入全面巩固提升阶段。一年来,我市坚持以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为主线,积极有效应对疫情,全面提升脱贫质量,着力巩固脱贫成果,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抓细抓实防控措施,动员全市394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00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冲锋在一线,坚决打赢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深入开展“三送一强”活动,“一企一策”研究制定扶贫企业复工复产方案,开通企业员工返岗直通车,点对点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在疫情防控紧要时期,安排护林员、保洁员、防疫消杀、社区巡查、卡点值守等临时性公益性岗位1366个,确保贫困群众收入不因疫情而下降。为推动扶贫项目建设,我市开通扶贫项目“绿色通道”,确保各类扶贫项目及时开工,以项目建设拉动投资、促进就业。我市还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实际困难,对生活困难、收入波动大的重点户和致贫风险高人员进行排查,简化救助审批流程,实行先行救助,确保其基本生活有保障;开辟点对点配送渠道,为贫困户销售蔬菜水果300吨,有效解决贫困村农产品滞销问题。
脱贫质量再提升
在前几年扎实工作的基础上,2020年我市脱贫攻坚的重心放在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成色上,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市着力提高“两不愁三保障”水平,通过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推动各项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全市发放教育资助资金2.17亿元,惠及贫困学生27.59万人次;享受健康扶贫“七免一减”惠民政策4.25万人次,累计减免金额1284万元;医保“四重保障制度”待遇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15万人次,支付5891万元;危房改造87户,实现动态清零。
我市多举措促进农民增收。深入推进产业扶贫,集中50%以上的财政扶持资金,围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特色加工、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95个。深入推进就业创业扶贫,开展就业扶贫百日攻坚行动,组织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42场次,提供就业信息6.2万条,帮助22960人实现就业。深入推进生态扶贫,林业企业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146人,年人均增收5000元;全市安排170名贫困人员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年人均增收1000元。深入推进金融扶贫,全年累计贷款8428.38万元。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引导企业、组织、市民积极参与消费扶贫行动,全年帮助销售扶贫产品30.5万吨,销售额16.2亿元。
脱贫成果得巩固
巩固脱贫成果,我市着力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全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32亿元,同比增长11.07%,扶持项目573个。同时,全面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贫困村发展后劲。实施交通扶贫工程,181个贫困村全部开通班线客车或公交车;实施水利扶贫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实施电网升级和网络扶贫工程,实现电力网络城乡同网、同质、同服务,贫困村全部实现高速光纤宽带全覆盖;实施人居环境扶贫工程,贫困村生活垃圾治理率在95%以上,户用厕所无害化普及率在90%以上。
我市还着重健全防返贫机制。建立“两类人群”动态监测机制,全市共认定“脱贫不稳定户”38户128人、“边缘易致贫户”101户345人,通过小额信贷、公益岗位、技能培训和参与扶贫项目等措施加强帮扶;探索建立防返贫监测机制,设立防返贫专项基金,实行线上预警、线下帮扶。
全方位发力显成效。截至2020年底,郑州市18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9.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