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郑州新闻

给一个“锚”,看纬五路二小教师如何定稳“真实学习”这个“桩”

2020-11-26 16:43:51 来源: 中原网

    中原网讯(王煜枫 通讯员 张亚龙) 11月24日,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明鸿校区的全体老师利用周二常态教研时间,齐聚阅读中心,围绕“秋实成长营”课堂展示活动中张利娜执教的数学课《跳绳》进行了一场跨学科“浸润式”协同教研。

    如何打破专业间的学科壁垒?如何有效的进行跨学科的交流和研讨呢?如何学习多学科视角看问题?如何让不同学科知识杂交、碰撞出新思想呢?基于对此教研模式的思考,围绕“给你一个“锚”,你将如何定稳“真实学习”那个“桩”呢?”

    围绕这一主题,纬五路二小各科教师借此场观摩展示课的平台,使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深入思维碰撞、交流切磋、融会贯通、突破藩篱,发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和各学科“别有洞天之处”,以实现学科教学方法的“大融合”。

    数学老师张利娜执教的《跳绳》一课,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然后用一张情景图贯穿整节课,抛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反问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这种大胆的设计,充分展现了数学课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接着张老师又引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多维度发现数学信息,并能够清晰、完整的表述出来,切实将一年级的数学常规深入到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直至每一个问题。最后又联系生活,以“3+5=8”还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充分的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服务于生活。在“小老师”的展示中真正的让学生体验到了小主人的代入感,有模有样的展示自己,生生互评里孩子们彼此督促着前进。

    通过本次听张利娜老师的课,让我感受到了数学与美术学科的碰撞。在张利娜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历练”的过程,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其中,一个问题学生列出4个不同的算式,并且说出每个算式里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接着在解决8的加法时,学生又主动发现了数数、摆小棒、摆圆片、画图、拨珠子等多种不同的方法,在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张老师鼓励学生方法最优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算式,通过动手操作、同伴交流让学生深入的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潜移默化的培养着数学素养。那么,在我的美术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引导,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美术的课堂,打开学生想象力的大门,张利娜老师的课堂也真正让我顿悟到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魔力。

    张老师这节课利用跳绳这一主题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捕捉图中的数量信息,培养了学生用科学眼光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和科学课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张老师的课我对科学课堂的组织和教学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灵感,让学生能够更科学的进行科学探索。

    今天聆听学习了张利娜老师的观摩课,收获颇深,从以下三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感受:第一、张老师切实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让学生拿出学具亲动手实践,拼一拼,摆一摆通过同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收获成就感。在今后音乐课堂上我也要更加相信孩子们,充分发挥学生“小主人”的作用。第二、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评价从技能方面、习惯方面等实现多方位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完成多角度评价。我将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完善音乐课堂评价体系。第三、从刻板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变为引导思维方式的变化,体现了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今后音乐课堂上我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探索,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不仅仅只追求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本节课是一节比较典型的计算课,张老师的这节课呈现了我们一年级数学教研组在计算课教学研讨中所探究的计算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情景引入,发现问题;思考分析,提出问题;实践探究,解决问题;拓展延伸,应用问题。课堂教学中张老师在前期7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基础上,大胆尝试将以往先观察再提出问题的形式调整为先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去观察、筛选、辨别解决问题所需的有效信息,提升了教学难度。从观课中我们也惊喜的发现学生不仅能够根据问题确立观察标准找准有效信息,而且能够完整清晰的表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出对应算式。学生规范的数学用语、落落大方的姿态中可以看出教师日常教学中非常关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序的使用并整理学具,切实做到规矩立于心、行动践于行,展现着一年级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状态评价及时、具体,让每一个学生体验课堂上被关注的学习幸福感。

    非常荣幸今天观摩了张利娜老师主讲的数学课,在观课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张老师的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通过小游戏导入新课,帮助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授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通过动手操作来深入学习理解,生成算法。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进行多样化的评价。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会不断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素养。

    听了张老师的课,受益匪浅。第一,张老师讲课主题非常清晰,在一张图片中寻找信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第二,讲解非常清晰。课堂中张老师的思路引导非常有指向性,学生的思路一直跟随老师的引导去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时表达也很清晰。第三,组织方法很有效果。在课堂中,有三种方式去计算7+1=8 张老师给予学生们引导,孩子们也用小棒,铁片、纸片分别进行计算。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尤其表现在“收文具”的时候,展现了孩子们的高素质。

    其后,教导处张恒主任以此课例为基,与全体老师分享了课堂中的学生“如何学习”这一话题。她谈到:张利娜老师这节课完美做到了“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的模样。课堂,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在这堂课当中张老师“不着痕迹”地将课堂习惯、教学评价、学习方法传授给了学生……不难发现,在张老师的课堂当中,从起初的“凑七”互动游戏到预习新知,从看图寻找数学信息到从不同角度列式子,从使用多元方法计算得数到加法与减法的转换,处处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进行真实学习的教学理念。

    最后,执行副校长任琳进行了总结和期许。她强调:2019年1月23日国家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国教育正在重新思考自己的价值取向,从培养人才,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再到实现教育中人的回归,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师必须做到“看见人”,明确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立足此目标,去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么内容和策略。副校长任琳针对本次老师们积极参与听评课,均立足自己学科进行了畅所欲谈式的“头脑风暴”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许,希望每一为教师都能够在“学习、共享、研究”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奋力成长!

    跨学科教研是教育教学研讨的大趋势,促进跨学科教研不仅能在学科交叉地带发现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学科增长点,还可以促使教师打破学科结构壁垒,促进优势互补、开放共享、协同发展。因此,金水区纬五路第二小学教育集团深度探索跨学科协同教研新模式,致力于让每一个学习者在其间感知、内化、思考、运用。同时,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学校课堂文化新生态。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电脑版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