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献礼音乐片《归来》首发
歌手平安在首发式上
“走过轩辕桥,就是灵魂的故里!”庚子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献礼音乐片《归来》昨日首发,讲述了一个怀揣“心锁”、循着母亲呼唤,踏着祖辈足迹,回到祖先出发的地方的故事,歌手平安“干净而温暖”的演唱,让无数华夏儿女情牵老家河南,积极参与到“三月三”线上拜祖的活动中。
首次以音乐片的形式 呈现寻根主题
巍巍具茨山,悠悠溱水河。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文明始祖轩辕黄帝带领中华先民肇始了绵延至今的华夏文明,薪火相传,世代景仰。拜祖敬宗是中华民族传统信仰的主脉,每年农历三月三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唤起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凝聚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炎黄儿女在这里了解祖根,认同祖德,感受中华民族“根”的凝聚力。
作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系列活动,郑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此前已推出过“寻根三部曲”系列微电影献礼拜祖大典,《回家》讲述了一段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轩辕谣》以豫剧为载体,讲述了一对恋人因历史原因生活在海峡两岸,为了一句承诺等候了半个世纪而最终相见的感人故事。《祈福树》则从人们的精神元素出发,从儿童的视角切入,通过一段感人至深的寻亲故事,展现如何以实际行动实现愿望的过程。
“今年首次以音乐片的形式呈现,想通过音乐的无界特性及歌曲便于传唱的特点,来进一步升华寻根的情感主题,引发共鸣。歌曲特别邀请了本土音乐人阮志斌、宋清安、吕埕平分别作词、作曲、编曲。导演赵一楠来自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也是郑州籍,整个片子用艺术的手法阐述了‘打开故乡大门的钥匙,一直就藏在你的心里’的主题。”郑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秘书长尚蔚介绍说,无论是微电影还是音乐片,都是为了更便捷、有效地传播根亲文化,让更多的人认知到郑州“全球华人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城市文化属性。
历史与现实交融 心灵老家引发共鸣
“2019年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之后,就开始商量这个事情。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郑州已经举办多年了,人们对黄帝故里也都有了心灵老家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具象的老家还是不一样的,怎么把这种情感像我们平时说到特指的老家时一样接地气地表现出来,是创作的着力点。”郑州市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词作家阮志斌介绍说,当时琢磨了很久,直到“过了轩辕桥就是灵魂的故里”这句歌词闪现出来后,才感觉抓住了他要的东西。
“有了这个着力点,整个思路也清晰起来,‘树高千尺 不忘根在哪里,大河九曲 不忘 不忘源自哪里’,一开始就把人引入到寻根的情境中,然后抒发对家的思念之情,再通过一些细节把寻根真正地契合到每个人的感觉上去,以及后来‘家谱的根系’‘回家的路基’,历史与现实交融,让感受更加丰富。”阮志斌说。
郑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作曲家宋清安回顾说,当他看到“我牵着儿时的月光,沿着家谱的根系”这句神来之笔后,仿佛被带回了童年,心里非常感动,脑海里立刻就有了大概的旋律。“不到一周,就写出来了。采用通俗流行的手法来展现,主歌部分娓娓道来,细细的讲述,展现了故人思乡却不能回乡之情,副歌部分,采用了比较高亢的手法,释放了心中对故乡的那份深深思念,想回归故里的急切心情,尾声的旋律线条又弱下来,表达了对故乡的那种心底最柔弱的思恋,那种淡淡的忧伤。”
“‘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是拜祖大典不变的主题,她吸引着全球华人的瞩目,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不仅是海内外华人的文化盛典,也是加强合作交流、促进发展共赢的平台。作为一个河南人,我感到非常骄傲,也希望能够为每年的拜祖大典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希望我们的国家永远繁荣昌盛,人民永远安康幸福。”宋清安说。
走出国门 唤醒海外华人思乡之情
平安音域宽广,音色高亢嘹亮,曲风干净而温暖,充满正能量,堪称华语乐坛独树一帜的“暖派”代表。为达到最佳的呈现效果,他曾多次在高铁上电话跟曲作者沟通演唱的细节。
去年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郑州之夜”,平安现场演唱了《归来》这首歌曲,他清亮的嗓音,细腻的情感,把每个音符,每句歌词都表达得淋漓尽致,很好地传达出家乡的味道。
今年春节,平安又带着这首《归来》前往多个国家的中国驻外大使馆,在海外华人新年联欢会上演唱,引发身处异乡的海外华人强烈的“思乡”感受和情感共鸣。
无论离家多远,血脉相连的故乡就是你灵魂的故里。回望来时的地方,你的背后就是伟大的祖国。《归来》完美诠释了“根脉所系、魂魄所依”的深刻内涵。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文 郑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