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族运动会大学生志愿者“上线”为“充电”暑假选择不回家
最近几天,在蓝天白云的“帮衬”下,郑州大学迎来了新一批前来“追梦”的学子。
这边儿“小狮鹫”们忙着熟悉校园,开启人生新篇章。
那边儿450位成功晋级“老腊肉”的学长、学姐们,也有的忙。
为啥?
9月8日,备受关注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即将拉开帷幕。作为服务大会的志愿者,他们怎么会不忙?
家门口的盛会,不参与就是遗憾
“你要问我为什么想做志愿者,其实理由可简单。”面对河南商报记者的镜头,来自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的牛滢露出甜美的笑容。“我是土生土长的郑州人,而这又是一场开在家门口的体育盛会。既然学校给了我们可以参与其中的机会,那不努力一下,多可惜啊。”
牛滢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想要做大学生志愿者,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在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学校发布了征集大会志愿者的信息。”通过三轮筛选,最终牛滢等450名学生,成功入选代表郑州大学参与到本届民族运动会的服务工作中。
同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孙畅在聊到志愿者工作时候表示:有苦有累,但心情超级棒!“你想呀,虽然我们可以要牺牲一点暑假时间,用来学习民族运动会相关内容。但是,这可是全国性的赛事,我们能见到不同民族的运动员,能把郑州热情传递给全国,这真的让人兴奋。”
哪怕假期不回家,也要用最大努力塑造最美郑州形象
采访过程中,河南商报记者遇到了提前到校“支援”迎新的郑大学子。
对于自己家门口的体育盛事,2017级广播电视学的孙玉表示:好事儿!得好好做!
“我觉得这是我国多民族的大事,也是我们中原地区的一件盛事!而且郑大也是运动会的比赛场地之一,作为大学生我们也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前来,赛出成绩,赛出风采。”
虽然自己没能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但孙玉会通过多种方式来关注赛事进展。
“其实身边不少同学都想为民族运动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尽管是本地人,但在刚过去的暑假中,牛滢并没有太多出门玩儿的时间。
固定线上课程培训,学校、赛事组委会组织的线下课程学习,不时配合大部队去到奥体中心进行演练,甚至提前结束自己的假期,回到学校集训,郑州大学的赛会志愿者们用全身心的热情,等待着赛会开幕的“铃声”。
“其实我们本地的还好些。可以回家休整休整,还有福建的同学,这个假期直接就留校不回家了。”牛滢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作为志愿者她们可能会在这个夏天被晒出全新的“肤色”,但那种参与全国性赛事的荣誉感,自豪感,是会成为记忆中最为闪亮的一幕的。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的想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这场体育盛会中。看着校园中偶尔走过的,穿着赛会志愿者服装的学长、学姐,真让人羡慕。希望学长、学姐们继续加油,代表我们大学生为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增添一抹亮眼的色彩!郑州大学 2019级广告学专业小明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