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郑州新闻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2019-07-17 08:14:10 来源: 中原网

  ▲“沿习之路”南线团队到达琼海市潭门镇 请点击视频观看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郑州晚报报道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郑州晚报报道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郑州晚报报道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潭门风光

  潭门镇,地处海南省琼海市东部沿海,行政区域面积为89.5平方公里,人口约2.9万人。千百年来,潭门人远下重洋,耕海为业,从最初的水上渔家,到依岸而居,再到渔村、渔镇,潭门人的生活离不开“渔”。

  2013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潭门镇,鼓励渔民“造大船、闯大海、抓大鱼”。

  近年来,潭门镇区发生了巨大的喜人变化,坑洼的道路变得平坦、宽敞,路边的房屋是浓郁的南海风情,还有根据渔灯制作的路灯,时尚的气息扑面而来。

  原来潭门镇在继续做好传统海洋捕捞业的同时,挖掘耕海文化,引导渔民做强海鲜餐饮业,发展渔家民宿……从传统渔业小镇,转变为独具渔家特色的新型旅游小镇,就是潭门镇的求变之道。

  7月13日-15日,郑报集团“沿习之路--我和我的祖国”国家极点寻访南线采访团队来到潭门,亲身感受了这座别具南海风情特色小镇的独特魅力。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2019郑报全媒体国家极点寻访南线采访团队在渔船上向大家问好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2019郑报全媒体国家极点寻访南线采访团队即将乘渔船出海

  南海博物馆:讲好南海故事,传播南海文化

  沿着潭门中心渔港的道路慢慢走,随风入鼻的是海的味道,抬眼所见是海的风光,让人处处感受到海韵渔味。远处,不少游客被一栋风格独特的建筑吸引着脚步,这就是位于潭门中心渔港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整个场馆建筑造型采用海南黎族特有的船型屋为元素来设计建造,取义‘丝路逐浪,南海之舟’,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屋顶上方采用4万余片异形铝板拼接而成,参照鱼鳞的形状,看似不规则的白色灯板则象征着南海诸岛上分布着的众多岛礁。门口的台阶像海浪一样的设计,则有‘踏浪而上’之意。”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副馆长辛礼学介绍说。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在潭门,南海博物馆每天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参观了解南海文化。“从去年4月份开馆到今年7月8日,我们博物馆共接待观众达到近70万人次,今年以来,接待人数已达25万人次。”辛礼学说。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副馆长辛礼学

  目前,馆内有基本陈列《南海人文历史陈列》和《南海自然生态陈列》,专题展览《八百年守候——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临时展览《海南省与东盟友城交往成果展》等,充分展示南海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文化遗产保护等,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华光礁Ⅰ号水下考古现场的复原场景(3号馆)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过去甘泉岛居民生活情境还原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南海海域打捞出水的沉船货币

  90后的李浠源是河北廊坊人,去年10月份,她通过招聘成为了南海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

  “我的初心就是想通过自己把中国南海的历史和故事讲给别人。经过10个月的工作,我的初心未改,依然是想通过这份文博传播者的工作,把中国南海的历史、故事、自然生态、水下考古等内容向每一位来馆的观众讲清楚,让每一位观众更懂中国南海。”随着潭门旅游业的兴起,来南海博物馆的观众也越来越多,博物馆内跟李浠源一样的讲解员很多时候需要一天两次讲解,一次讲解时长在70分钟左右。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郑报全媒体记者在采访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讲解员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郑报全媒体记者使用VR眼镜观看实时的赵述岛风景

  渔民“洗脚上岸”:潭门发展渔旅融合,蹚出新路

  小镇独特的南海风情和南海博物馆厚重的文化气息不断吸引着众多游客来到潭门旅游度假。

  游客多了,产业也就活了。很多当地的渔民抓住机遇,走出了新路。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潭门镇老渡口

  在潭门码头紧邻的富港街,已经形成了一条以海鲜为特色的餐饮一条街,刚刚从海里钓出来的海鲜,很快就上了游客的餐桌。每天在这里品尝海鲜的游客络绎不绝,生意火爆。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潭门镇老渡口,渔民在渔船销售鲜活海产品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赶海的渔民

  富港街入口处,有一家“金港海鲜楼”。看到我们车队的牌照,一位服务员热情地走了过来,用乡音给我们打起了招呼。原来,她是河南南阳人,几年前在广州打工时认识了老家在潭门的老公,这几年海鲜生意比较好,她跟随老公一起回到了潭门发展。

  离富港街不远处,就是潭门休闲渔业码头。正值休渔期,一艘艘渔船正在检修,越来越多游客让部分渔民嗅到了商机,推出了海上游玩的旅游项目。7月15日,轰鸣的马达声中,几艘渔船从港口出发,载着很多游客出海游玩。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潭门镇渔港停放的渔船

  “每到节假日或者周末,我们这里基本上都是爆满。”1980年出生的符名林是地地道道的渔民出身,现在经营着一家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民宿,以前下海捕鱼,现在“洗脚上岸”,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潭门镇无所归止海景民宿老板符名林

  他的民宿名字很文艺,叫“无所归止”,距离潭门港不远。虽然没有大景区作为依靠,但这栋只有10来间客房的民宿自2018年5月开业后,已经接待了5000多名游客,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00万元。

  高中未毕业就辍学,从小就跟父亲出海,谋求转型发展的念头早早地在符名林心中埋下了种子。

  2013年以来,潭门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那以后来潭门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觉得办民宿是一个很不错的行业。”2017年,符名林和朋友一起,租下了石碗村的一栋两层小楼,改造成为具有渔家风情的民宿。符名林的民宿从整体风格到内部设计,灵感都来源于潭门的当地传统文化。

  从民宿的主楼向海滩走去,依次是一个大院子和一座船屋。登上几级台阶来到船屋的甲板,甲板上摆放着船木做的桌子和长凳,坐上去犹如在大海中行船。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从海上看潭门镇无所归止海景民宿,就是一艘大船

  符名林的民宿,不仅有家的温暖,更有别样的渔家体验。住在民宿的客人,可以吹海风、赶海捞螺等。

  “诗意地栖居,体验一种别样的生活。这就是我们要提供给客人的。”符名林认为,他不仅仅是在经营民宿,而是在分享一种生活方式。

  民宿还与其他渔民所转型相关行业对接,客人可以品尝到绿色农产品、新鲜海鲜;可以体验渔村生活,捕鱼、抓螺;有客人想出海游玩,就推荐到潭门休闲渔业码头,乘坐休闲渔船去玩。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潭门镇渔船

  “潭门的海是我们的共同财富。”符名林说,“目前,潭门的民宿还是很少,我想争取在几年内,把门店发展壮大,吸引更多渔民加入进来,不再单纯地靠海吃海,为潭门人闯出一条更好的致富路,也为后代保留一片蔚蓝的大海。”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海上风光

  7月15日,晴,温热的风从海面吹过来。潭门,这座渔港小镇,生机勃勃。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潭门镇大桥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点击识别二维码,欣赏琼海市潭门镇高清全景美图

  郑报全媒体记者 安学军 王军方 翟宝宽 马健 夏普 张祎 程红森 陈君平 文/图/视频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沿习之路 | 南线·琼海市潭门镇:南海风情,渔村新貌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电脑版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