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郑州新闻

精准扶贫!郑州报业集团记者蹲点乡村 让“乱石坡”变身梯田花海

2017-06-13 08:59:38 来源: 中原网
“我们必须沉下心来,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大伙儿走出贫困,让‘乱石坡’变成田园花海”。经过充分研讨和严谨论证,定下了“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发展思路。

村民在山间果园里锄草

中原网讯(郑报融媒记者 张立 石闯 顾翔 文/图)夏日里,乱石坡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处处是花,满眼是绿。

昨日,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组来到新密市袁庄乡乱石坡村。

午后的山间梯田,锄草的村民正在忙碌。这里原是村里的垃圾沟,如今已是100多亩高效农业采摘园。

“锄草一天工资50元,家里还有两亩油菜田。”挥动锄头的陈春生脸上挂着笑容,他家的两亩梯田,去年秋季已收获了一次良种小米,两季下来,收入过万元。

扶贫先扶志气、扶精神

乱石坡村位于新密市袁庄乡东北部山区,全村415户1650口人,省级贫困户125户401人,属于省级贫困村。

该村党支部在各级党组织的帮扶下,立足“为民干事,不计回报”的奉献精神,成为村庄发展持久动力,古老的村庄迎来勃勃生机。

赵伟涛是郑州市农科所监察室主任,2015年9月随郑州市农科所驻村扶贫工作队到乱石坡村任第一书记。他说,扶贫先扶党建、扶志气、扶精神,增强全村变革发展信念,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就必须践行无私奉献的“傻子”精神。

沉下心去,撸起袖子加油干

为摸清贫困村的“家底”,村两委干部用一个月时间,挨个走访8个自然村家家户户,重点了解掌握贫困户和特困、残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和心理精神状况。

接下来,在村组田间地头和大树下,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连续召开7次村支部会和两委会,4次全体党员思想变革会、党员服务意识会、党员带头动员会,两次群众代表会。

“我们必须沉下心来,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大伙儿走出贫困,让‘乱石坡’变成田园花海”。经过充分研讨和严谨论证,定下了“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发展思路。

“乱石坡”变身田园花海

要想富,先修路。为恢复全村700多亩废弃耕地和盘活全村近1600亩土地,开辟了长1万米、宽百米的农业生产道路,占到谁家的地了,没有村民抱怨,全村统一用工出工时,每天近200人挥汗如雨,不计报酬。

因势利导,发展特色产业。建成30个品种高端果树采摘园区,950亩无公害谷子、油菜轮作种植区,300亩小杂粮种植区,实现本村农产品线上销售,创办首届油菜探花节,开办村农家乐13家……

在村里新开张的农业合作社,榨油设备已安装完毕。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村主任赵英说:“省农科院与村里签署合作协议,将村里确定为新品种优质油菜种植基地。根据现有发展思路,预计到2020年,将建成集休闲观光居住、农业科教、拓展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村。”

目前,全村村民既有短期近期收益,又有中长期收益,脱贫攻坚步步为营,仅一年劳务用工就达1.2万人次,务工收入近百万元。

如今,“乱石坡”已变身梯田花海,精准扶贫之花在此盛开。

昨日下午,郑州报业集团蹲点记者一到新沟村就深入村民家中采访

 

蹲点第一天 走访贫困户

昨日下午,郑州报业集团蹲点记者一到新沟村就深入村民家中采访

夏夜的荥阳山里山风清凉。

昨日,在村干部向导引导下,我们郑州报业集团3名蹲点记者沿着蜿蜒的山路,向汜水镇新沟村进发——采访村民和贫困户。从下午5点到晚上9点,4个多小时里我们沿山路折返来回,虽然气喘吁吁、满身大汗,但收获颇多。 (郑报融媒记者 覃岩峰 史治国 姚辉常 文/图)

老杨家脱贫住上新房

“村里的贫困户进进出出,现在大多已经脱贫,你们想知道扶贫效果,还是去问问村民吧。”出了村委会大院,没有挑选商量,新沟村村委会委员马超林径直带着我们来到距离村委会最近的“贫困户”杨桂生家里。

修葺一新的水泥砖房大门紧闭,屋顶新装上的太阳能热水器面板,让旁边低矮的窑洞显得有些不搭,但也从侧面显示出这户山沟农家和原来的生活相比发生着巨大变化。主人杨桂生不在家,马超林开始零零星星地介绍他家的情况。

“老杨原来家里有两个孩子上学,负担重,庄稼收成又不好,要说是真作难,但现在日子好过多了。”马超林说,前年,在荥阳住建局扶持下,老杨将自家的石棉瓦房进行了翻修,住得比原来排场多了。这两年,老杨家的二亩多地进行了流转,一年下来能多个2000块钱,女儿也毕业参加了工作,去年一算家庭收入,老杨家成功脱贫,生活有了奔头。

160多个贫困户去年全脱贫

从老杨家出来,正遇到荥阳食药监局副局长叶青立走访贫困户。“原来村里有160多个贫困户,去年全部脱贫了,只是今年因病又新增了几户。”叶青立告诉记者,虽然自己联系的贫困户李红章也已脱贫,但对这些刚刚脱贫的“贫困户”的帮扶还将继续,不能让他们再返贫。

“李红章家窗户上玻璃缺了7块,天热进蚊子可不中,这两天想办法给安上。”“再问问街坊邻居对今年这几个贫困户有啥意见,让他们只管提提”……随着叶青立一户户走访、一家家攀谈,不知不觉已近晚上8点,而这时马超林过来招呼记者,老杨两口子回来了,可以再去聊聊。

“听说想做副业,二话没说送来蜂箱”

到老杨家,只见4个小凳已经在小院一字排开。“虽然年龄大了,但咱们不能闲着,不能给孩子添负担,也不能给政府再添麻烦,有时自己也去打点零工。”杨桂生说,现在女儿在郑州打工,顾住自己没问题,儿子也马上要上高三了,学习还可以,主要是教育上对贫困户也有补贴,压力比以前小多了。

对于各级各方面的扶贫,杨桂生一连说了几遍“好得很”。他指了指院子角落不起眼的2个蜂箱说,虽然去年自己家已经过了脱贫线,但荥阳农委的干部还是经常来看俺,听说自己想做点副业,他们二话没说就送来了2只蜂箱,不就是想自家日子过得更好、更宽裕,现在的扶贫真正让他感受到了关心和温暖。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电脑版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