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经商证明”铺开商城崛起之路
1992年,郑州一处露天市场
20世纪70年代,很多人吓唬不用功的孩子还常说“瞧你这孬劲儿,让你到街上练摊儿,当个体户去!”直到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大地,个体经济才开始有了尊严。
197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我国第一个有关发展个体经济的报告。1980年10月,全国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在温州开始试点,发放执照1844份。
几乎同一时间,与温州有着1000多公里之遥的郑州,许多人为了生计,也在悄悄做着小生意。市民刘云龙拿到一张盖有工商局公章“经商证明”,这是郑州市个体经济萌芽的最初形态。
1993年,关虎屯市场
一纸“经商证明” 郑州个体经济萌芽的最初形态
当时40岁出头的刘云龙就是其中一位,让刘云龙鼓起勇气的是《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长途贩运是不是投机倒把?》。刘云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既然《人民日报》都展开了讨论,那就意味着对“投机倒把”的规定要发生变化。
刘云龙打听到四川万县的橘子每斤不到一毛钱,到郑州可以卖5毛钱,利润很大,于是他拿着500块钱坐火车去了万县,结果批发橘子的人却说,只对供销社,只有等统购统销任务完成后,才对个体开放。头脑灵活的刘云龙就撒了一个谎,他说自己是在政府工作,出差到万县,想买些橘子回去作为福利分发给同事们。就这样,刘云龙买回了3000多斤橘子,到郑州下火车不到15分钟就被抢购一空,赚到500块钱。
在四川贩橘子的时候,刘云龙看到,来自南方一些省份的长途贩运个体户已经有了当地工商局给开的“行商证”,这个证在办理采购、运输等时很管用。于是他就到郑州市工商局去申请办理,可是当时市工商局从没听说过什么“行商证”,更没有办过,刘云龙找到时任郑州市工商局局长的贾常先。为了支持个体户做生意,贾常先拍板,为刘云龙开了个“经商证明”,就是拿一张纸写上字,盖上工商局的公章,这样就管用。
这就是郑州市个体经济萌芽的最初形态,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和家庭加入到个体行业中。
1994年,黄河食品城开业
从建集贸市场到商圈商战 郑州引发全国瞩目
1982年11月,郑州市小商小贩联合会成立,12月15日便正式更名为郑州市个体劳动者协会。这一年,郑州市个体经济开始萌芽,有288户个体户,从业人员531人。
“别小看一个简单的更名,却标志着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反映了政府与社会对个体经济的理解与尊重。”贾常先,这位亲历和见证了郑州个体经济发展的老工商局长,在接受采访时说,有了合法地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个体户中,许多农民生产出了一家人吃不完的农产品,希望能拿出去交换成其他生活必需品,一些能工巧匠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也希望进城务工、经商,于是郑州出现了许多“马路市场”,可是这样的市场夏天晒、冬天冷、遇到下雨天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让商户们苦不堪言,于是,郑州的集贸市场应运而生。
1985年,郑州市政府决定对中原集贸市场进行大规模改(扩)建。“当时财政没有钱,我们就另辟蹊径,让商户、农民集资,市场建成后,再将租金返还给集资的人。”贾常先带头集资500元,个体商户踊跃响应,一周内便集资18万元。短短两三个月时间,一个长一公里多、拥有近千个摊位的友爱路大型市场建成,商户们再也不用受风吹雨打了。改建后的友爱路市场不负众望,一年营业额由300多万元增加到3000多万元,国家税收和市场管理费也都成倍增长。
此后,郑州市委市政府敲定,在全市利用一些次干道兴建一批集贸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花园路、老坟岗、中原三大封闭式集贸市场开建。
三大市场建成后,吸引了全国10多个省市个体工商户,其中不少是农民,年营业额突破1亿元,国家工商局很快将郑州市的“借梯子上楼”经验在全国推广。据悉,到1990年,郑州市私营企业有1051户,个体工商户也发展到55523户,多样化、多层次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也随之出现,郑州市个体经济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再紧接着,以亚细亚为代表的大型商场点燃商战,搅动了二七商圈的一池春水。“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郑州商业引发全国瞩目,成为一种现象级存在。由此,郑州开始加速建设商城,呈现出万商云集、八方辐辏的繁荣景象。
1997年,天荣时装城开业
辞职干个体 20多年他年收入翻了千倍
如果说一开始的个体工商户,是为了谋生而从事买卖经营,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靳保江则是主动从体制内的工作辞职,进入了个体工商户的行列。
“90年代,我在邮电部门工作,当时流行起了BP机,是通过邮电部门发售的,我主要负责维修工作,虽然BP机只流行了很短的时间,但在当时的年代,也是火得不得了,买的人非常多,自然售后维修的生意也很火爆。”靳保江说,自己粗略算了一下,自己在体制内一个月的工资是一二百块钱,可每月按照市场价,自己维修BP机可以赚1000多块钱。
就这样,不顾家人的反对,靳保江毅然决然地辞掉了体制内的工作,开了一个门市部,主要进行BP机的维修。然而,好景不长,到2000年左右,BP机几乎被淘汰,手机开始流行,靳保江及时转变店铺经营,开始做手机代理、维修。
此后,到2010年,手机代理店、维修店遍布大街,市场饱和度开始不断增长,利润率一直下降,靳保江意识到这一行要不好干了,他又开始代理卫浴、厨具、瓷砖等装修家居产品,直到今日。
从体制内辞职到现在,靳保江在个体工商户的行列里摸爬滚打了20多年,目前,他代理的卫浴、瓷砖等品牌以郑州为中心,几乎遍布河南的每个县市区,他的年收入也从几千块、增长到几万、几十万、几百万。
多年后,温州人章华妹展示自己当年申领的全国第一份个体营业执照
1992年后 大批高素质人才下海经商
然而,个体经济的发展也在经历着市场的大浪淘沙。“明显的分界点是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进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南方谈话之后,许多知识分子、官员们、从国有企业分出来的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开始下海,下海经商的人的素质开始提高,市场经济形态也不再是单一的个体经济,大量的企业开始出现。“随着发展,原来的个体工商户都在分化,因为当时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绝大部分在市场中被淘汰了,存活下来的很多成为大型企业、跨国公司的老板。”
靳保江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而我们熟知的本土知名品牌三全、思念也都是从个体户开始起家。如思念集团创始人李伟,1990年郑州大学新闻系毕业,做过公务员、记者,几年之后,辞职下海。先后卖过芝麻糊、开过电子游戏厅、做过苹果牌牛仔裤的代理商,可是这些小生意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大的转机,只是让他找到一些做生意的感觉罢了。
1996年,李伟才真正找到一个发展的契机。当时联合利华生产的和路雪冰淇淋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畅销,百乐宝、可爱多、梦龙、千层雪等冰淇淋一支卖到4元左右,利润空间非常大。“要是能做和路雪的河南总经销就好了。”这就是当时李伟最想做的事情。没想到,这一简单的想法,给他后来的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商机。
经过努力,李伟拿到了河南总经销,他不仅通过经销和路雪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富。现如今,李伟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在北环租个两层楼的个体户,已经是一个拥有1万多名员工集团的董事长,不仅创办了我国知名食品企业思念集团,同时还涉足房地产等行业。
今天的个体营业执照
启动者、启蒙者 个体户点燃市场经济之火
“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是实验性的,给市场化改革撕了一条很小很小的缝,当时能够出现的经济形态就是个体经济,基本上都是底层的人,为了生存,这批人点燃了市场经济之火。他们是市场经济的启动者、启蒙者。他们是改革中相当重要的贡献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忘记他们。”张进才说。
郑州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个体私营经济由20世纪90年代末的“三分天下有其一”、2006年的“半壁江山”,发展到现在的超过七成,支撑作用逐步凸显。
据统计,目前,我市个体工商户已达514638户,注册资本12388997.87万元;私营企业416505户,注册资本262623771.8万元。在数量上,私营企业已经快要追上个体工商户,而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已经是个体户注册资本的21倍还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为商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该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改革行政审批、加强财税支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使个体私营经济驶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轨道,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记者 李丽君)(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