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新闻

援疆医生马启敏:戈壁滩上温情绽放的马兰花

2018-07-31 09:45:48 来源: 中原网

   中原网讯(赵宁)传说中神奇的马兰花,能实现任何愿望。

  盛夏时节,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草原和戈壁的交界处,盛开着一丛丛马兰花,紫色的花瓣守卫着草原,防止草场沙化。53岁的河南援疆医生马启敏,三年内两次入疆,用精湛的医术,像马兰花一样,守卫着牧区女性的健康。

  干儿子和脐带妈妈

  2017年3月下旬,巴里坤依然漫天飞雪,零下20多度。天刚蒙蒙亮,马启敏被急促的电话惊醒:哈萨克族孕妇曼妮扎多发肌瘤合并妊娠,突然提前临产,情况十分危急。马启敏二话没说,立即出发,冒着鹅毛大雪赶往医院,组织急诊为曼妮扎实施了剖宫产加多发肌瘤剜除手术,取出大小7个瘤子,曼妮扎母子平安。

  出院后,曼妮扎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对马启敏的感激之情。“我去曼妮扎家中回访时,她让儿子认我当干妈,还给孩子起了个很特别的名字,叫‘河南别克(哈语:河南男孩)’,我特别感动。”马启敏说。

  第一次援疆时,马启敏救治了53岁加力塔依拜斯行。当时,加力塔依拜斯行从石人子乡转诊到县医院时已经昏迷,宫颈巨大肌瘤有婴儿头一样大,连续4天出现尿潴留,生命垂危。马启敏第一次遇到如此巨大的肿瘤!手术持续了将近5个小时,快要完成时,马启敏突然虚脱,休息了一会儿才成功完成手术。7天后,加力塔依拜斯行出院,结算时自费仅400元,让这对长期靠低保生活的哈萨克夫妇,感动地热泪盈眶。出院后,隔不几天,加力塔依拜斯行就会和丈夫一起看望马启敏,表示感谢。“去年,加力塔依拜斯行的儿媳妇生孩子,她知道我又来了,就专门请我接生,当她孙子的“脐带妈妈”(最亲近的人)。她说要让我们之间友谊一代一代传下去。”说起这些,马启敏偶尔也会抹一抹眼睛,但脸上闪耀着异样的光芒。

  24小时的马大夫热线和妇产科的120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地处新疆东北部,年均气温0℃,极端最低气温-43.6℃,是典型的边境县、高寒县、易灾县,交通不畅,医疗基础薄弱。山里的牧民看一次病,往往要先骑马到乡镇,再坐公共汽车到县城,光路途就需要半天时间。

 

  为解决偏远乡镇农牧民看病难的问题,马启敏建立了 “马大夫在线”朋友圈,用微信为交通不便的患者服务。如今,“马大夫在线”有164名成员,每日都有患者和同行咨询病症。患者称这个朋友圈为“我的家庭医生”,同行称为“24小时的马大夫热线”。

  为方便患者,马启敏每天携带两部手机,24小时在线,无论是白天黑夜,还是周末、节假日,只要遇到疑难高危病人或急诊手术,保证随叫随到,科室的同事和患者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妇产科的120”。马启敏说:“我不去满负荷工作,就对不住巴里坤人民的热情; 同时,我只有去满负荷工作,才能不想家。”

  两次援疆,马启敏先后诊治病人5160多人次,完成各类手术631台,成功抢救危重病人39例,疑难病人会诊56次,没有发生一起医疗事故,赢得了当地农牧民的好评。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现在巴里坤县医院的医疗技术,填补县级医疗空白8项,填补市级医疗空白4项,填补自治区医疗空白2项。2017年开展了第一台妇科腹腔镜手术,标志着这个妇科手术进入了微创领域,走在了哈密地区同类医院的前列。

  不仅医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马启敏还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两次援疆中,马启敏组建并不断改善妇科门诊、妇科病房,把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规范的技术移植到巴里坤。当地医护人员技术跟不上,她就天天坐门诊、带学徒,每天查房,手把手倾囊相授,把自己20多年的临床专业经验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

  今年,马启敏在医院建立了师徒制,制作了“师徒协议书”,每位援疆医生都带了本地医生,每组师徒互相监督学习,互相考察考核。

  经过培养,马启敏的四个徒弟中,有三个已熟练掌握了妇科常规手术操作技能,掌握了产科高危妊娠的诊断及手术技能;一个熟练掌握了剖宫产手术技能。

  “这一次援疆即将结束,我还会继续培养当地人才。回去的时候,准备带2名医师到安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为期半年进修学习。”马启敏说。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电脑版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