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件“国宝”亮相《国家宝藏》 见证华夏文明开源与繁盛
中原网讯(殷海涛) 12月17日晚,央视综艺频道热播栏目《国家宝藏》播出了河南博物院专场,向世人展示了三件镇馆之宝——妇好鸮尊、云纹铜禁、贾湖骨笛。都说华夏文明上下5000年,此次展示的三件文物,特别是一支8000年前的骨笛,再现了河南悠久博大的历史文化。
正如张国立在节目中所说的河南:黄河之南,华夏之中,中华文明从这里源起,万年的史前文明、五千年华夏兴衰,在此一览无余。
关于《国家宝藏》本身,已经无需太多话去讲了。各家媒体、各路自媒体从两个星期前节目开播之后,就不断地安利这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制作精良、构思新颖、摄人心魄、赚足眼泪。
8000年前的一支笛子
新石器时代·贾湖骨笛
器物规格:长23.1厘米、七孔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
国宝守护人:蔡国庆
距今7800年~9000年的河南贾湖遗址,是同时期最为丰富的史前聚落遗址。1984年至1987年及2001年,这里先后出土了30多支用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笛孔有2、5、6、7、8之别,大多数骨笛仍为7孔。
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被称为“中华第一笛”。目前为止,贾湖骨笛是世界上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现在还能用演奏的乐器实物,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两千年。
蔡国庆父子演绎贾湖骨笛的故事(央视截图)
现场奏响8000岁骨笛震撼网友
郑振香先生经历引发了不少观众对考古的兴趣,专注研究民族乐器的萧兴华老师则直接在现场完成了一次传承礼。
有着8000多年历史的贾湖骨笛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它的出土把中国音乐的起源一下子推进到了距今八千多年前,堪称中国古代音乐文明史的奇迹。30年前,萧兴华首次吹响贾湖骨笛时,甚至还不能确定它就是乐器。这次在节目中,萧兴华的学生杜佳慧用贾湖骨笛的复制品演奏了一曲《小白菜》,空灵的声音令不少网友直呼“震撼”:“厉害了,虽然是仿品,但没想到骨笛真的能吹出音乐。”
此外,萧兴华还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丹顶鹤的尺骨转交给了学生,并期待下一代的人能够去解决骨笛开孔位置的问题,造就一支真正的骨笛。这份代代传承的信念和执着也感动了不少网友,有网友表示:“有这股传承的精神,文明才得以流传千万年,希望萧老的梦想能早日成真。”
穿越三千年的秀恩爱神器
商武丁时期·“妇好”青铜鹄尊
器物规格:通高45.9厘米,口径16.4厘米
出土时间:1976年
出土地点: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守护人:刘涛
妇好是商晚期一代雄主武丁之妻,武丁本身战功赫赫,扭转了商朝一度衰落的国运,史称“武丁中兴”。妻子也是巾帼英雄,统率军队,征战四方,立功无数,和武丁的恩爱指数也是一路飙升。
或许正是因为妇好离世之后,武丁思念妻子,才命人铸造出一对鹄尊,青铜重器成双成对,既有褒奖,又含思念。
妇好鸮尊的造型、纹饰,是妇好墓所出468件青铜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颖,各部位纹饰和谐,头部羽纹动感尤烈,单就妇好鸮尊而言,它呈现出商文化刻意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是中国青铜时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的物质证明。
是不是感觉被秀恩爱了啊?
刘涛饰演妇好(央视截图)
考古“女将军”揭秘妇好墓发掘秘史引网友关注
作为离华夏文明起源距离最近的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开篇便用一段简短视频展现了华夏文明从史前萌发到真正诞生的过程。节目中,有关传承的概念也时刻体现在这几件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宝上。
节目中,刘涛圆了自己扮演“女武神”妇好的梦想,身披战甲手持大钺,霸气威武地站在舞台中央演绎战争场面,华丽的声光效果令不少网友直呼:“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太帅了。”而比起刘涛演绎的“妇好”,有着考古“女将军”之称的考古专家郑振香更令网友敬佩。
41年前,妇好鸮尊便是在郑振香的主持下从水中打捞出来的。现场,已经88岁高龄的郑振香一登场便引发阵阵掌声。回忆起当年的经历,郑振香爆料了不少不为人知的秘史:“当时挖到4米的时候别人都劝我放弃,最后坚持挖了快8米深的时候才挖到。”不少网友看过节目后直呼:“辛苦郑先生坚持了,差点这些国宝无法重见天日。”而“001号解说员”张国立为考古做宣传后,也有不少女性网友表示:“以前一直觉得考古都是男生在做,看到郑振香先生的努力顿时消除了这种偏见,如果以后孩子有兴趣,让她去学考古也不错。”
▼
64件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
春秋时期·云纹铜禁
器物规格: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
出土时间:1978年
出土地点:河南省淅川下寺2号楚墓
守护人:雷佳音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的这件春秋晚期的云纹铜禁,庄严瑰丽,造型奇妙,铸艺巧夺天工,霸气自然天成。
此禁整体用失蜡法铸就。因失蜡法文献所见较晚,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失蜡法工艺源自印度。云纹铜禁的出土,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此禁铸造年代,不晚于公元前552年。
由此,学界认为失蜡法铸造工艺至少在25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相当成熟。它不是舶来品,是中国固有的三大传统铸造技术之一。
雷佳音演绎“云纹铜禁”前生故事
雷佳音曝千年国宝工艺新用途 网友惊呼“太牛了”
古老的文明不仅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节目中,雷佳音除了化身楚国“孤魂”讲解云纹铜禁的历史意义,还请来了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吴庆辉为观众讲述国宝的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这千年古物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云纹铜禁的精致造型现已确定是诞生于“失蜡法”工艺,因此它的出土也证明了失蜡法铸造工艺并非国外传来的,而是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而这种技艺一直到现在都应用于各种领域,大到医学、航空航天,小到女孩子的饰品等都有广泛运用。
现场,吴庆辉直言:“云纹铜禁和航空发动机当中的核心零部件—涡轮叶片用的都是我们中国的老祖先几千年前研究出来的‘失蜡法’,我们是真的非常感谢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笔宝贵遗产。”不少观众在看过节目后忍不住感叹:“太牛了,几千年前的技术直到现在还能造福最前沿的科技,历史真的值得好好研究。”
主持人张国立那句,让国宝活起来,更是成为流行词汇之一。这些平时安静地待在展柜里的国宝,也真的是活了起来。
前两集,六件国宝,不管是至今依然灿烂绽放的《千里江山图》,还是被博士研究员高科技解密的“越王勾践剑”,……每一件国宝都在他们的守护人的陪伴下,在现代科技的展示下,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震撼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