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新闻

河南农大校长@全球英才:欢迎来郑州创新创业、共创美好未来

2017-11-17 08:24:06 来源: 中原网
初冬萧瑟冷落,却也有硕果累累,成熟收获。11月15日的郑州,轻风微寒,阳光温暖,河南农业大学行政二楼校长办公室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大笔一挥,在学校高端人才引进特事特办的申请上迅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郑州日报版面

    郑州日报版面

    郑州晚报版面

    郑州晚报版面

    郑州晚报版面

    实验室里,张改平(左)向企业来访人员介绍情况

    前言:11月23日,一场@全球英才的盛会将在中国郑州召开!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正在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郑州,以开放包容创新的发展理念,将推出一系列人才政策,向全球英才发出诚挚邀请。即日起,本报推出“智汇郑州@全球英才”大型系列报道。聆听在郑科技人才的心声,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展现如何安居乐业;推出多名院士的专访,看他们怎样为郑州发出权威、重磅的助力。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来吧,郑州已经准备好了!

    中原网讯(郑报融媒记者 张竞昳 文/图)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初冬萧瑟冷落,却也有硕果累累,成熟收获。11月15日的郑州,轻风微寒,阳光温暖,河南农业大学行政二楼校长办公室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大笔一挥,在学校高端人才引进特事特办的申请上迅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求贤若渴,如获至宝。”一开口8个字,爱才惜才之情溢于言表。从1994年从英国学成归来,到河南省农科院工作,到2013年履新河南农业大学校长,20多年来,这位生于河南、学于河南、大作为于河南的本土院士的这份初心,始终未变。

    这份初心 始终未变

    放弃清华北大等高校和各大科研院所,他选择了河南

    三赴英国留学深造,在其研究领域获得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三拒让常人眼热的优厚条件,放弃了曾经“专门给欧盟和英联邦学生”的奖学金;放弃了英国永久居留权,放弃了伦敦大学的极力挽留,他选择了祖国。

    40岁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8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Humana出版集团特邀他为“Biosensors and Biodetection”(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检测)一书撰文,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首次被正式列入科研和教学工具书,只要他愿意,可以到清华、北大等国内任何名校任教,各大科研院所工作,他选择了河南。

    创立亲和分子克隆系统,被国外专家誉为“中国人的发明”;业内公认的“快检之王”,率领团队在动物疫病和违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方面做出突破式贡献,作为“瘦肉精”快检的始创者,在可分分钟转化成名利的“大蛋糕”前,他选择了转身做教育。

    为什么?

    有人夸他爱国,他觉得爱国爱家是人人都有的情感,是人类最朴素的本质。有人问他为啥回河南,他说,“是河南培养了我,我得为家乡做点事,是人才在哪里都能成功,这里很好,我能做得更好”。有人不理解明明可以过得更舒适去农大图啥,他笑答“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他,就是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

    动人心者 莫过于情

    “在机场守两天两夜,家乡的渴望和真诚盛情难却”

    1994年,张改平在英国伦敦大学完成了博士后研究工作,学成回国。时任省农科院院长的董庆周听说后,马上派人到北京接机。因飞机晚点,他们在机场守了两天两夜。“动人心者莫过于情,情动之后心动,心动之后理顺”,家乡的渴望和真诚深深地打动了张改平,他决定留在河南省农科院。

    创立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申请获得农业部动物免疫学重点开放实验室;率先建立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体系,为我国重大动物疫病快速检测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系统开展动物病毒的免疫识别研究,建立动物病毒免疫组学研究平台,绘制主要动物病毒蛋白的B细胞识别图谱……新世纪,中国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快期,郑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张改平也在这方热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并于48岁当选院士,登上了学术的顶峰。

    在轰动全国的“瘦肉精”事件中,专用快速检测试纸为围剿“瘦肉精”立下大功,这张于2001年就已经问世的“小试纸”让张改平声名鹊起。如今,不仅是“瘦肉精”,牛奶里的三聚氰胺,食品中的抗生素、磺胺类等违禁添加药物等,也都可以通过张改平及其团队研发的专门试纸快速检测出来。30多项国家专利成就了一个“立体的快检王国”,他们像傻瓜相机一样好用,有效地阻拦了违法添加的泛滥。

    “省里在有限的条件下,投资1000万元为我建立实验室,如果我走了,对不起河南人,也对不起我的科研团队。”面对国家级研究机构和名牌大学抛来的“橄榄枝”,张改平选择用所学之长,继续为郑州、为河南出力。

    不拒众流 方为江海

    “活儿是大家干的,荣誉给了我”

    “一个人无论多有本事,都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干,你也干不出来,必须得会用人,知人善用,人人都是人才。”无论是在省农科院还是在农大,张改平最喜欢人们叫他张老师。在他看来,识人育人,比出成果更重要,一支充满创造力的和谐团队,拥有更大的力量。

    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跟张改平时间较长的工作科研人员中,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故事。张改平还在农科院工作的时候,有一天实验室的门卫找到他: “我能不能做点实验啊?”“你能做实验?”“能。”“行啊,那你就做吧。”

    意外之余,张改平答应了这个听起来并不是那么合理的请求。后来,那位门卫成了出色的抗体实验员。再后来,“在这里,看大门的都能成才”传为佳话。

    做出首个快速检测试纸的郭军庆,是张改平的得意弟子。他曾在农科院“三出三进”。张改平的态度始终是:走,欢送;回,欢迎。知晓此事的人无不感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走遍全国也找不着这样的地方。”

    “有教无类,只要你愿意尝试,我就给你做的机会。”“活儿是大家干的,荣誉给了我。很不起眼的一个团队,很普通的一帮人成就了一个院士。”张改平说。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张改平用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将各种人才聚集到自己的团队,科研的道路越来越宽,越走越远。除了继续深入研究快速检测技术之外,目前,他们还在进行针对人和动物重大疾病疫苗的应用研究。近期,有不少动物新疫苗进入申请国家新药证书程序,将在近几年逐步产业化。同时,12价宫颈癌疫苗、小儿手足口疫苗等人用疫苗的核心成果也已完成。

    张改平院士(左)指导学生

    “郑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最大限度地招人聚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11月23日,一场@全球英才的盛会将在郑州召开!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也向全球英才发出邀请:河南的环境还是非常好的,至少几十年来,我在河南的学习很有收获,生活很开心,工作很舒心。得中原者得天下,有志的科学学者到河南来,大有前途,奔跑的郑州正虚位以待!

    终身之计 莫如树人

    “做不到最好,对不起院士的头衔,辜负了大家对校长的期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句俗语,道尽世人追名逐利之心。而这“名利”二字,在张改平眼里根本微不足道。40岁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8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科研硕果累累,各项荣誉加身的张改平在省农科院默默耕耘,在实验室埋头科研,一待就是十几年,从未动过离开之念,这份云淡风轻,源于内心的笃定和坚守。

    “我是科学家啊,国家和民族更需要我在科研上做贡献,我为什么要去抢那个人人争抢、还不一定抢到手的‘担子’呢?”

    “齐景公要给晏婴房子、钱、好吃的,晏婴说房子不漏能住,有饭吃不错啊,要那么多钱干吗,还得用罐子存起来,怕丢还得常看着,可这些钱我一辈子也用不着,死了还是别人的。我再傻也不能干一生为别人看钱罐儿的事啊!”

    2013年9月25日,乐于育人聚人、善于识人用人的张改平正式履新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二个大的探索。河南农业大学也成为我省第二个拥有院士校长的大学。科研工作那么忙,为啥回归学校做教育?已任河南农大校长1512天的张改平说:“无论是国家的建设发展,还是民族的繁荣强盛,都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而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成为大学校长的张改平,担负的责任更多更重了,以前天天泡实验室,但现在少了。“不做则已,要做就做最好。科研上,要让我的团队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解决重大的问题,教育上,要尽校长之职。”尽管生活更为忙碌,张改平仍然坚守着“看准方向、实事求是、做到极致”理念,“不管做什么,首先要思考我们的国家、社会、人民需要什么;其次,必须做到我所在行业的一二三,不考虑四五六。做不到最好,对不起院士的头衔,对不起大家对校长的期待。另外,要想明白,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我所在行业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怎么才能实现它,不被超越。”

    扫码打开语音邀请函

    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

    “把大学学科做强,把河南的人才留在河南,把人力资源变为智力资源”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然而,拥有全国约1/10人口的河南,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万人计划”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数量,分别仅占全国总数的1.7%、0.31%、1.16%、0.33%、0.24%,其余的高端人才数量也远远低于周边省份。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分别仅占全国总数的2.91%、6.74%、4%、2.89%。

    “长才靡入用,大厦失巨楹。高考走了一批高分考生,研究生考试又走了一批。没离开的,外边的条件好,待遇高,又吸引走了。这是河南之痛,河南人之痛。”张改平说,河南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和真正的根之所在,我们5000多年文明史的核心,3000多年都在河南。尽管由于历史原因,我们渐渐失去了优势,从而导致教育积弱,造成人才的匮乏,但未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改革开放是从深圳开始的,上海、山东、江苏等沿海地区,以及首都北京,依天时地利顺势勃发,迅速成为一线城市。河南能在各种资源都不足的情况下,取得如此快速的发展,靠的是人——这一二十年,河南的发展了不起,这其中,高端人才、高端团队、高新技术产业发挥的作用并不大,靠的是人口基数。今后,则要靠人才,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前贤犹若此,我辈欲何如?”张改平介绍,河南农大制定了3~5年人才规划,提出到2020年在校两院院士、杰青、长江学者三类顶级人才达到30人,专任教师达到2000人,这样的规模和层次,完全抵得上一个原“985”院校。河南一亿多人,大脑中蕴藏的智慧资源是最可宝贵的,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建设,如果我们的大学都把学科建起来、做强,把河南的人才留在河南,就能把人力资源变为智力资源。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郑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最大限度地招人聚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如今,武汉、成都、西安等城市不约而同砸重金、送福利、给优惠,新一轮人才大战打响。在张改平看来,竞争是好事儿,有竞争才有流动,有流动才有机会,有机会才有望突破。“近年来,郑州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计划,把‘人才’提升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这样的认识很了不起。希望我们的政府有足够高的眼界,足够高的境界,足够宽广的胸怀,足够长远的战略,实现郑州、河南长期的人才规划。”

    他说:

    河南人应该有信心。我给河南做一个宣传,环境还是非常好的,至少几十年来,我在河南学习很有收获,生活很开心,工作很舒心。得中原者得天下,有志的科学学者到河南来,大有前途。

    上层次,扩规模。不仅要引大师,还要引进有潜力的人,引进苗子再培养,更实惠。“教育积弱”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努力,跟慢慢恢复元气一样,形成氛围,逐渐发展。揽人才,引不来超级的,先引大的,引不来大的,先引小的,营造良好的氛围,逐渐发展。要想引得凤凰来,必须要有梧桐树,硬拼拼不过的时候,就要有策略和耐心,积累需要时日。

    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胸怀宽广的人总能遇到好事,不要期待引进来的人才都要干惊天动地的事情,即使引进的人才没做出成绩,也得能容忍,让他试,看起来很笨的人,说不定哪天就出了大成绩。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

    靠自己。解决中国问题需要中国人,解决河南的问题需要河南人,创造人才环境道理也一样。

    “实事求是”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金钥匙。好的引才之策,标准就是大家愿意到你这儿来,能够开心地干事、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自己追求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实现人生理想。因此,要对他们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让各路高贤大展其长。

    无论郑州还是河南,要用更博大的胸怀,更高的眼界,吸纳、培养、服务好在郑州的人才,为他们提供更加宽松、友好、甜美的环境,让这里成为他们愿意留下而不是想要离开的地方。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电脑版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