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新闻

输液袋碎后造餐盒玩具,医疗废物黑产业链为何久禁难绝?

2019-05-19 11:00:37 来源: 新华网

  医疗废物黑产业链久禁难绝

  ◆ 医疗废物黑产业链日益隐蔽、跨省销售:

  黑作坊将未经消毒的医疗废物加工成“破碎料”卖给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将这些“破碎料”生产成蔬菜网袋、塑料制品、洗脸盆、儿童玩具等物品,“不少外卖都用这种餐具”

  ◆ 高额利润的诱惑:

  一吨医疗废物处理完可赚4000元,处理一吨普通废物赚1000多元

  ◆ 正规回收途径不畅:

  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理率总体偏低,2015年为31.3%

  垃圾焚烧厂处置规模和能力有限,对医疗废物处理在人力和物力上都跟不上

  支出大、收益小,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 医疗废物源头关没有把住:

  个别医院内部管理混乱,对医疗废物处置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体系不够完善

  ◆ 相关法规和监管机制不健全,分工仍有模糊

  输液瓶、输液袋、一次性注射器、血包……这些本该被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置的医疗废物,竟被加工成菜篮子、洗脸盆、儿童吹泡泡的玩具行销全国。

  更让人忧虑的是,在几番曝光、整治后,医疗废物黑色产业链仍然若隐若现。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医疗废物具有污染空间、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危害性明显高于普通生活垃圾,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通常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

  显然,医疗废物一旦处理不当,将可能严重污染环境,造成对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甚至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卫生健康隐患。

  医疗废物处置的黑色产业链为何久禁难绝?

  黑产业链日益完备日益隐蔽

  医疗废物本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置。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从事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活动的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经营许可证;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有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活动。

  这意味着,输液瓶、输液袋等医疗废物,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其中,输液管、一次性注射器等属于医疗废物,必须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采用集中焚烧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不能作为普通废物回收处理。

  近年被曝光的黑作坊普遍没有相关资质。这些黑作坊偷偷将未经消毒的医疗废物加工成业内所说的“破碎料”卖给下游企业,下游企业再将这些“破碎料”生产成蔬菜网袋、塑料制品、洗脸盆、儿童玩具等物品,有的医疗废物甚至被制成塑料餐具堂而皇之登上百姓餐桌。一些黑作坊负责人表示,“不少外卖都用这种餐具”。

  与此同时,上述违规医疗废物处理已然成为一条相对完备的产业链,并呈现日益隐蔽、跨省销售等新特点。据本刊记者了解,为逃避检查处理,河南省濮阳市某黑作坊老板将加工医疗废物的地点分散到三四处,加工好的“破碎料”源源不断地被卖给下游企业。

  湖南省高院2017年也曾通报一起案例,在湖南省汨罗市古培镇一个隐蔽的农家小院内,从多地不同医院流出的输液袋、尿袋,夹杂着医用手套、棉签甚至注射器和针头等医疗废物共计140多吨,被犯罪分子仇某等人碾碎后,销售给其在河北廊坊等地的“下线”,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回收、生产、销售一体的产业链。此案共有来自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等地的12人因污染环境罪获刑。

  黑产业链四大成因

  医疗废物黑色产业链的形成,首先是因为高额利润的诱惑。

  河北保定某医疗废物黑作坊主直言“知道这样是违法的,但是一吨医疗废物处理完可赚4000元,一吨普通废物只不过1000多元,这个(医疗废物)利润高。”

  其次,正规回收途径不畅。

  我国医疗废物的处理率总体偏低。博思数据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医疗垃圾处理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医疗废物处置量为62.9万吨,医疗垃圾处置率从2008年的23.9%增长至2015年的31.3%,处理率仍然偏低。

  医疗废物属危险品,焚烧是主流处理方式。但我国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处置规模和能力有限,往往连居民生活垃圾都处置不及,对医疗废物这种回收点多、回收分类处理要求较为专业的垃圾处理在人力和物力上都跟不上,心有余力不足。特别是与回收医疗垃圾再加工为塑料制品牟利不同,医疗废物的焚烧处理支出大、收益小,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第三,医疗废物源头关没有把住。不少医院负责人表示,目前医疗废物回收存在现实困难。一方面,个别医院内部管理混乱,对医疗废物处置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比如一些医疗机构没有严格消毒处理医疗废物,医院相关管理部门也没有直接参与监督检查工作,只聘请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临时工专职或兼职负责处理医疗废物,导致医疗废物流出医院后被等同于一般垃圾。有的医疗机构将大量一次性输液瓶(袋)作为一般性废物由医院后勤处置,要么当作生活垃圾处理,要么按废品出售,这实际上给以输液袋为主体的违规医疗废物回收开了口子。

  另一方面,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体系不够完善。医疗废物成分复杂,按照相关规定,医疗废物需分门别类进行处理,但医疗机构往往没有人力物力专门从事垃圾分类,大多将医疗废物的处置打包给第三方公司。而一些第三方公司由于利益驱动、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原因,分拣工作做不到位,而是一股脑儿打包处理回收,让相关规定沦为一纸空文。

  此外,相关法规和监管机制不健全。据本刊记者了解,我国目前主要由生态环境部、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共同管理医疗废物处理,但其分工上仍有模糊。比如,有关条例规定医院中的医疗废物收集由生态环境部门监管,但生态环境部门事实上“不好管”,因此,长期以来的不成文规矩是,医疗废物在医院由卫生健康部门管,出了医院才由生态环境部门管。

  批捕 翟桂溪图

  循环经济是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长远来看,医疗废物处理的行业前景较为广阔,但必须解决法规监管不健全等诸多痛点。

  针对监管薄弱点,多位医疗健康领域的专家建议,未来可在政策层面进一步加快医疗废物处理措施和处理标准的制定,加大强制实施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同时公安等部门要主动出击,打掉黑色产业链,倒逼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此外,针对源头管理的问题,医疗机构当在第一时间将其及时分类,以便回收处理。

  有卫健部门相关人士提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医疗废物的循环利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加强循环利用的相关研究。不少医疗废物本质上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但需要经过完善的清洗、消毒、重塑等工序,这就需要研制、建设循环利用生产线,发展循环经济,从而实现医疗机构与废物处置机构的无缝对接,打通整个流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医疗废物。

  一位环保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医疗废物的处置还应遵循向规模要效益的原则,激发各主体积极性。尽量让大型国有公司或上市公司参与,通过成规模的回收处理增加效益。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对医疗废物资质单位的政策支持,包括用地、税收方面的一些扶持政策。(《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弘毅)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电脑版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