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点新闻

政府工作报告传递2017中国发展八大信号

2017-03-06 07:40:40 来源: 新华社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2016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5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出2017年中国发展新信号。

  信号五:多举措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

  2017年,在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庞大的内需,特别是正在加速推进的消费升级和新型城镇化,成为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法宝”。

  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

  “在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同时,我们仍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当然要找准发力点、增强有效性。”迟福林委员说。

  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对高品质服务、高质量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让全世界的商家为之心动,我们更要抓住自己的大市场。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新型城镇化,一头连着基础设施投资,一头连着居民消费,更是未来发展的强劲引擎。报告提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

  “随着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只要我们不断研发新产品,满足新需求,再加上政府不断完善市场环境,发展前景没有‘天花板’。”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非常看好国内市场。

  信号六:脱贫和就业成为重要发力点,民生安排更加注重百姓获得感

  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硬道理需要更多体现在增进人民福祉上。

  报告对今年民生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在脱贫、就业等民生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了力度。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去年底我国还有4335万贫困人口。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剩下的任务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一些贫困户稳定脱贫能力弱,要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分类施策。”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周口科技职业学院院长李海燕建议,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职业技能培训,让贫困人口以一技之长改变自身命运。

  就业是民生之本,尤其是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情况下,更要做好就业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今年目标比去年目标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体现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而且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信号七:打好蓝天保卫战,生态环保约束将越来越“硬”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今年的报告,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报告提出,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在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中,报告首先强调的是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政府参事王玉芝说,现在老百姓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空气质量已经成了关注的焦点。报告的相关安排,抓住了当前突出矛盾,得民心顺民意。

  “环保已经成了我们地方发展的硬约束。最近两年多来,我们否决了170多个有污染的项目,今年还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新余市委书记蒋斌说。

  绿色发展,不仅是一种要求,也是地方和企业提升发展质量的新机遇。

  周国辉代表说,通过关停污染企业、实现绿色发展,能够倒逼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最终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信号八:完善战略布局,对外开放将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跃升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际,在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之后,中国的对外开放将何去何从?

  报告明确提出,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报告从多方面作出部署,包括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等。

  “中国是推进全球化的积极力量,我们强调更加包容性的全球化发展,‘一带一路’就是这一理念最好的体现。”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张小济说。

  今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报告再次未对进出口设具体指标,而是提出要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部长高虎城指出,对外贸增速要客观对待,摆脱速度情结。要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和增长新动能,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

  此外,在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方面,报告从进一步放宽服务业等部分行业外资准入、高标准高水平建设11个自贸试验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中国贸促会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认为,在传统要素成本优势下降的背景下,这些措施将为新时期中国吸引外资打造重要制度优势,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更好参与全球竞争,打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参与记者:岳德亮、吴雨、史林静、赖星、何欣荣、李铮)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电脑版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