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郑州新闻

独家责任:“爱心妈妈”21年收养103个孤残孩子

2017-02-23 10:14:29 来源: 中原网
李利娟是个能人,做生意有头脑,20多年前就是百万富翁。可一场车祸后住院回来,前夫染上毒瘾,败光家产,亲生儿子差点被卖掉。这一重大变故让她跌入痛苦的深渊,并引发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后来,她又靠开办铁矿东山再起,住别墅,开豪车,很潇洒。

66岁的护工苗便芹说,她家住附近村庄,上班好几年了。“有一对双胞胎是早产儿,姐姐一斤六两,妹妹一斤四两,在送进医院之后救活的,目前快一岁了,都会站立了。”另一对龙凤胎也是早产儿,“姐姐春天出院了,叫李国春,弟弟夏天出院,叫李国夏。”

李利娟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他们中80%是因残疾或疾病而被遗弃的,剩余20%的孩子是遭遇矿难或是家庭变故的孤儿,治疗费是最大一笔开支。目前,在“爱心村”生活的有90个孩子,最大的24岁,最小的仅几个月,加上帮忙的30多位护工、司机、厨师,一顿饭最多时有近百人就餐,能吃掉75斤大米,一天吃完3袋白面。

这些孩子中,上学的有40多个,其中小学12个,初中8个,高中8个,大学7个。而其他的孩子不少是身患残疾或患有心脏病、脑瘫等疾病。“一日三餐、水电费,再加上孩子们的医药费、学费等,平均每月需6万元花销。”她说,无奈之下,十年前已变卖了市区的别墅、轿车等所有值钱的东西给孩子治病,但是到2011年,开始入不敷出,“还好有好心人一直捐助。”因不断有孩子被收养,李利娟欠亲戚朋友包括医院的钱已有220多万。

李利娟说,现在她种了20多亩玉米地,5亩菜地,养着羊、牛,还养点猪、几百只鸡,每年会有20多万元的收入,她在武安还有个摊位,夏天卖凉拖鞋和冷饮,冬天卖棉拖鞋和热饮。武安市民政局给89个孩子都上了低保,每个孩子每月能领400多元,每个月还能收到民政局提供的大米和面粉等,同时每年还会收到一些捐赠。

“去年10月,‘爱心村’的两层综合楼就是香港的杨仕梅女士捐赠200万港币建的,还有一个企业家捐了10万,一个书法家现场拍卖作品卖了3万元捐给我们。”她说,2016年,共接受了37万元爱心款。今年,她已接受了4万多元捐款,这些勉强支撑着往前走。

“手术费用缺口太大了,至少还得100多万,但我感到欣慰的是,20年来,没有一个孩子在我手中夭折。”

患了淋巴癌的病人

“103个孩子,就一个妈妈。”李利娟说,她感到很幸福,但是这么多年来,她心里都有一个无法愈合的伤痛。她说,那是在她收养了第75个孩子后,却被亲生儿子拒见了很久,“我一生中感到最愧疚的就是对不住儿子。”她说,在当时,俩手术日期重叠,她无可奈何。

那是2004年,在北京部队当兵的儿子文文受伤,颈椎等多处骨折,需要手术,儿子好想让她陪一陪。结果她却选择去了上海,因为当时患重度脑积水的“儿子”豆豆面临第二次手术。她的儿子因此受的打击很大,后来得了抑郁症,现在一直和姥姥一起生活。

“妈妈不在身边,儿子受了刺激,不愿与人交流,最严重的是拒绝和我见面。”她说。在这之后不久,小文被送往陕西一家精神病医院治疗。尽管不愿与妈妈交谈,但小文在向心理医生袒露心扉时说道:“我妈妈也很辛苦,我很心疼她。”

虽然李利娟为103个孩子付出了很多常人难以理解的苦楚,但是命运似乎并没有眷顾她。2011年,她在北京被诊断出患有淋巴癌,很难通过手术解决病痛,于是就化疗。然而,化疗了七天就花去了五万多元,让她心疼得直掉泪。“如果钱花了病也没治好,最后人也死掉了,那还不如把钱留给孩子们用呢。”

目前,她采取的是保守治疗方法,中西药都在吃。早期淋巴癌得到一些控制,但磨砂玻璃肺和过敏性哮喘不很好。“现在我吃中药,每天都要吸氧几个小时,要不身体就会顶不住。”对此,她显得很乐观,“医生说我就活7个月,我却活到了现在,去年底去北京复查,医生都惊奇地问我,‘你不化疗,还活得好着呢?’我觉得可能是心态好吧。”她说。

希望孩子们把爱心传递下去

让李利娟欣慰的是,21年的努力,她也收获了很多。五个“姑娘”先后出嫁了,两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每月会给她寄1000元钱。还有个“儿子”考上了公务员,从2015年3月上班的第一个月起,每月寄过来2000元。“孩子们长大了,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感到很高兴。我希望孩子们都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给社会带来温暖。”

她也先后荣获国家公益楷模、感动河北年度人物、民建中央十大道德模范等称号。

至于这个“民间福利院”究竟能走多远?李利娟说,她心里也没数,不过只要她在,这个爱心事业都要干下去。而面对一些人质疑她利用孩子谋取名利,她一笑了之,“我只想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别人说什么,就由他们去说吧,老百姓的心里有一杆秤。”

“国家无法做到完全接管整个社会的孤儿抚养,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需要民间组织来为国家分忧。”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表示。而另一名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应该建立一个救助网络,把所有的孤儿群体编号,政府的工作可以和民间爱心人士对接起来,鼓励更多有爱心的人士兴办民间福利机构,抚养更多的孤残儿童。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电脑版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