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郑州新闻

独家责任:“爱心妈妈”21年收养103个孤残孩子

2017-02-23 10:14:29 来源: 中原网
李利娟是个能人,做生意有头脑,20多年前就是百万富翁。可一场车祸后住院回来,前夫染上毒瘾,败光家产,亲生儿子差点被卖掉。这一重大变故让她跌入痛苦的深渊,并引发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后来,她又靠开办铁矿东山再起,住别墅,开豪车,很潇洒。

中午,读小学的孩子们回来吃午饭

103个孩子的妈妈

李利娟说,1991年夏,夫妻俩离婚时,3岁大的儿子跟了前夫。没多久,一桩大事发生了。

前夫为了筹钱买毒品,竟然把唯一的亲生儿子给卖了。她听说后发疯似的四处找寻,并在长途汽车站汽车上找到了不停哭闹的儿子。

“说实话,当时因为结婚让爸爸很生气,我们几乎不来往了,我求助爸爸后,他让姐姐拿来了8000块钱,从人贩子手中把儿子赎了回来。”李利娟说,正是这次刻骨铭心的变故给她触动很大,每当看到孩子无家可归,她就会想,“如果我的孩子被拐了,也会是这样吗?”

那时她就想,如果有了钱办一个爱心组织,让那些孤苦伶仃无家可归的孩子得到照顾。“心里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就开始留意这方面的信息了。”她说。

1996年5月9日,李利娟在去自己的铁矿上班的路上,看到矿场路边一群人聚在一起看热闹,她走近后发现有个四五岁小女孩,浑身上下脏兮兮的。

李利娟了解到,这个女孩家在四川,爸妈因矿难死了。“我把她带回家里,送她上学。”李利娟说,她给女孩取名叫李永超,寓意“永远超越”,就这样,李永超成了她收养的第一个孩子。

收养一旦开了头,就停不住了。一些人听到李利娟收养了孤儿,心肠好,有财力,就不断把遗弃的孩子往她家里送。“这些孩子也是一条命啊,他们不管我管,得给他们一个家。”

李利娟说,当初自己的家是在武安市区的,在收养了八九个孩子之后,就感觉地方不够用了。由于收养的孩子越来越多,生活开支越来越大,她不得不从繁华的市区搬进了自己开办铁矿的矿区。

21年来,她收养了103名孤残孩子,以弃婴为主,大多是早产儿、脑瘫、唇腭裂、先心病、眼角膜软化症、聋哑等身患疾病或残疾的,也有孤儿。2016年,她就收养了29个孩子,20个都是早产儿,最重的才2斤1两。“有父母的孩子不收,父母应该担起责任。”

下午放学后,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

欠下220万的“负翁”

“既然来到这里了,就都是我的亲生孩子,我都是他们的妈妈。”为了这句朴实无华的承诺,李利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由于孩子们越来越多,就面临着上学、就医等难题。2006年,她在当地领导的支持下,在武安市民政局注册了“武安市民建福利爱心村”,并在入口处悬挂了一个标识牌,两面悬挂的是“大爱撑起一片蓝天,真情温暖孤弱心灵”。

李利娟用自己投资铁矿赚的家产照料这些收养的孩子。起初,经济压力并不大,因为铁矿一直在生产着。可是到了2008年突然起了变化,因城市规划,她的矿区被规划成道路,被下令停产。家中30多个孩子断了经济来源,巨大的日常开支特别是医疗费让她颇为头疼。

2015年5月16日傍晚,李利娟在“爱心村”的门口捡回了第75个孩子,他是个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父母在箱子里留下“是儿子,盼闺女”字条。

她介绍,这个婴儿手、脸浮肿,根据经验,孩子患有疾病,于是连夜将孩子送往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我压根没想到养或不养的问题,到了我这儿,就必须尽全力。”

63岁的护工袁翠平说,2014年9月,她在“爱心村”门口发现了一个方便面纸箱,走近一看里面有个刚出生不久的男婴。“我看孩子浑身发紫,不会哭闹,就放进内衣里暖,可是暖了两三个小时也不见动静。”

袁翠平说:“这个孩子是个早产儿,在重症监护室里待了四个月,花了十几万,总算健康出院了,现在都能到处跑了。”其实,类似这个婴儿的事情,在“爱心村”占了不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电脑版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