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济区基层博物馆馆长张振明扎根古荥汉代冶铁遗址40年
张振明
中原网讯(熊堰秋 通讯员 王俊 徐玉政)张振明,男,63岁,无党派人士,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原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馆长。参加工作40余年来,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奋战在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古荥镇,在艰苦的环境中做为遗产的守望者,奉献了青春年华和全部精力。
与文物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1975年,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开展考古发掘,时任古荥村12队队长的张振明带领村民们协助郑州市博物馆开展工作。发掘工作结束以后,郑州市博物馆委托张振明代管古荥冶铁遗址,时年仅23岁的张振明没有想到,这一处2000多年前的汉代冶铁遗址会成为他奋斗终生的事业,与文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984年,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保护管理所成立,由郑州市博物馆代管。在张振明的带领下,古荥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1996年被批准为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至今已接待大批大、中、小学生及解放军官兵及社会各界人士数十万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数十年来,张振明努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创建公共服务体系,创造性的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文物工作,把文物工作纳入整个社会的发展之中,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壮大文物事业,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单位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所管理的文物资源成为郑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郑州市乃至河南省的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著述颇丰传承千年文明
在领导好单位工作的同时,张振明的文博专业水平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0年参与编写了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料,资料上报国家文物局,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编写并设计了郑州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陈列大纲,并予以实施;2004年做为主要人员之一,编写荥阳故城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料,并上报国家文物局。2006年5月25日,荥阳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编制郑州纪信庙保护修复大纲并主持予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以创新精神吸收社会闲置土地用以文物保护,吸收社会资金,无偿用以文物保护。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文物保护新模式,得到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和国家文物管理局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河南文物工作、中国文物报上得到宣传和推广;工作总结文章“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是历史文物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措施”入选郑州市人民政府出版发行的“中原崛起看郑州”一书和文化时报社出版发行的“旗帜”一书,为文物事业的科学快速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2006年7月,协助制定了“郑州市古荥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并获河南省建设厅批准。2006年8月,协助编著“郑州市古荥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2006年9月,主编“河南省郑州市古荥镇—申报中国文化名镇基础资料。”
2006年—2008年4月,张振明对30余年来的业务进行全面总结和提炼,编著了古荥镇系列丛书一套五本:(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荥镇(二)郑州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三)郑州纪信庙(四)古荥镇金石考。(五)汉忠烈纪公碑。
“郑州市古荥镇历史文物保护规划”,“郑州市古荥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河南省郑州市古荥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基础资料”,报河南省建设厅,根据资料,2007年4月17日,古荥镇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上述资料被河南省建设厅做为推荐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材料,上报中国建设部和中国文物局。
2008年1月,编著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参考资料“郑州市古荥镇历史文化研究”,被河南省建设厅做为申报郑州市古荥镇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材料之一上报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
汗水和付出终有回报
由于多年来在文物方面的研究成就,2007年12月本人由河南省文物局推荐、国家文物局批准入选中国文物专家志,并获得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文物学会颁发的中国文物专家证书,中国文物专家杯。2006年11月当选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2005年当选河南省科技史学会理事,2004年当选郑州古都学会理事,2007年当选郑州嵩山文化研究会理事。
由于长期对文物工作做出的突出成绩,张振明1999年被评为郑州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系统优秀职工,2001年被郑州市文化局、郑州市人事局评为郑州市文化系统先进个人,2002年被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文物局评为河南省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郑州市文物工作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河南省文物管理局评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被郑州市文化局评为先进个人。
“当你热爱文物事业,达到终身为文物事业而奋斗的境界时,文物工作就成为一种享受,而享受工作与享受生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张振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