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资金援助郑州志愿者服务项目 71万人打造"志愿郑州"

谷殿明每年都要亲自去广州采购燃气配件,免费为群众更换

志愿者为王阿姨维修燃气灶

郑州火车站“老年雷锋团”为旅客答疑

康桥华城社区里的老年戏曲团

杨洪新老人每年都要办暑期书法班

郑州群众艺术馆里,志愿者正在培训广场舞《大美郑州》
中原网讯(记者 于梦溪)公共场所有“流动的小红帽”、窗口有“温暖的微笑”、社区有“可以信赖的依靠”,郑州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多姿多彩、遍地开花。6月30日,“文明河南志愿服务在行动”采访团的最后一站来到了省会郑州,规范化、制度化的志愿者服务项目让采访团赞不绝口。
据了解,截至目前,郑州全市注册志愿者已达71万余人,建成全市性专业志愿服务总队28支,区域性志愿服务总队17支。郑州不仅成为全省经济的行者,更是文明的先行者。
义务修灶17年,受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援助
6月30日上午,家住大学路的王阿姨抬着家里的燃气灶来到位于兴华南街上的谷神燃气具大世界。“昨天突然打不着火了,不知道咋回事。”王阿姨说,家里这台燃气灶用了三年多,每回出了毛病,都拿到这儿修,“免费,不收钱。”
老板谷殿明从1997年开始“学雷锋”义务修灶,不管什么样的,不管是在哪买的,只要拿到老谷这儿,不花一分钱,免费更换配件。17年来,谷殿明已经免费为邻里百姓维修了144310台燃气灶,每一台都记录在册,登记本摞起来有一米多高。
谷殿明说,当学雷锋志愿者不光发展了企业,还和谐了家庭,不久前,“谷神燃气具大世界学雷锋实践教育基地”收到了郑州市志愿者服务项目资金援助工程送来的3万元资助金,支持他的志愿者事业,让他倍受鼓舞。
2013年3月,郑州市组织实施了志愿服务项目资金援助工程,这是郑州市第一次大规模为志愿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援助,68岁的谷殿明是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受助人。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裴保顺介绍,郑州志愿者服务以项目为抓手,解决了原先“散”和“不规范”的问题。“去年,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和爱心市民踊跃参与资金募集活动,共募集资金428万余元,将全部用于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的资助。首次为项目提供资助资金298.495万元,受益项目达41个,重点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和外来务工人员。”
火车站广场上的“老年雷锋团”
每天上午8点半,82岁的左春秀老人都准时坐在火车站广场上的志愿者服务台里,开始为南来北往的旅客答疑咨询。左春秀老人是郑州火车站的离休干部,89年离休后,她就组织了一群老同志参加志愿者服务队,在春运、暑运等期间为旅客搞服务,25年来风雨无阻。去年,这支志愿者队伍还多了个响亮的名字,叫“老年雷锋团”,左春秀老人是年纪最大的团员。
“家里孩子怕我年纪大身体吃不消,但是我不愿意在家呆着,出来为群众服务,对自己也是个提升。”左春秀老人说,“很多旅客都奔着‘志愿者’的名字来的,是对我们的信任。”
这群不服老的志愿者们凭借着“热心、细心、耐心、用心、操心”的“五心级”服务,为来往旅客解决了不少困难事。6月25日下午,77岁的志愿者赵显达老人遇到前来问路的一位年轻小伙,小伙说不清自己住哪,身上也没有一分钱。赵显达多留了个心,在他手腕上发现一个印有医院名称的手环,辗转和医院联系后才得知,小伙头部受伤失忆,已经失踪56个小时了。6月30日,感激涕零的小伙家人专门为志愿者服务站送来了锦旗。
团长姚淑英介绍,“老年雷锋团”目前有60余人,平均年龄67岁,建成至今的10个月间,志愿者在站点参加志愿服务累计达1935人次,7497小时,服务社会公众50余万人。服务站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红房子”,成为郑州火车站地区新地标。
康桥社区“十队一学堂”志愿服务多姿多彩
大学路80号的康桥华城社区里每天都热热闹闹,二楼活动厅,马大爷正带着一群社区老人排练戏曲;一旁的书法室,75岁的杨洪新老人正挥毫泼墨。每年暑假,杨洪新老人都开设暑期书法班,义务教孩子们练字。
社区主任裴珍介绍,2012年3月,康桥华城社区成立了“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建成了“十队一学堂”的社区志愿者“雷锋团队”。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里,舞蹈队、太极柔力球队、太极拳队等天天有活动;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定时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买菜、购物;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队每年都开展向农民工送衣物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把社区建成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乐园,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天堂,年青人安居乐业、农民工安身兴业的福地。”
群众艺术馆文艺服务群众
郑州群众艺术馆的舞蹈室里,文化志愿者李小社正在为学员培训新创作的广场舞《大美郑州》,学员们都是退休的文艺爱好者,曼妙的身姿引来掌声连连。李小社介绍,文化志愿者形成了四级培训网络,要不了多久,学员们就将走进社区,向全市人民群众们普及这支广场舞。
文化志愿者服务还为特殊人群提供了公益舞台,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聋哑儿童高梦洁登上了《中国梦想秀》,盲童王怡雯还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
郑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李桂玲介绍,目前郑州全市共有文化志愿者团队50余个,志愿者3万余人,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参加各类展演、展览活动,为市民提供舞蹈、戏剧、声乐、摄影、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培训指导服务。
郑州志愿者服务逐步建立制度化
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裴保顺说,郑州的志愿者服务开展的红红火火,平台建设初见成效,项目化运作开展良好,各种志愿服务组织星罗棋布,效果显著。下一步,将继续打造“志愿郑州”,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