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问候日调查:七成受访者不会主动向陌生人问好
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在如今的高楼大厦中,人们连同楼的邻居都不认识,更别提去问候一声。日常出门,对迎面而来的陌生人更是一副冷面孔,在这寒冷的冬天,在世界问候日这天,您会与出门碰到的人问声好吗?近日,记者走上兰州街头,走进大学校园,对市民们进行了一项问候调查。调查显示,在校学生为主流问候人群,而七成以上的上班族及中年人不但不会主动问候陌生人,还很排斥主动问候他们的陌生人。
90后问候常说
“亲,你好啊”
11月19日,记者来到永昌路中段,很多年轻的90后喜欢在这里逛街购物。在汇胜商场外,记者向一对情侣打招呼问好,男子一脸戒备地看着记者,女子则面带疑问说:“你好。”当记者表明身份,并说要进行一项问候调查时,两人才放下警惕。女子姓黄,是90后,日常间她与朋友们大多爱说“淘宝体”,类似于“亲,你好啊”、“亲,早啊”之类的。“平常都是跟同事、熟人打招呼问候,陌生人几乎没有过。”黄小姐告诉记者。
今年22岁的刘萍在某装饰公司做前台接待,喜爱网购的她每天跟同事们打招呼都使用“淘宝体”,在她看来,一句“亲,你好啊”会让两个人显得更加亲切,“现在很多同龄人都这样打招呼,有时候还可以避免想不起对方姓名的尴尬。”
除非问路否则不会问候陌生人
19日下午,在张掖路步行街。记者连续向30位过往市民打招呼问候,其中20位市民不予理睬,有人挥挥手走开了,有人低着头转身而行,也有人假装没看见。今年28岁的服装销售员程女士,在记者向其问候时,她就假装没看见,准备离去。当记者表明身份后她称,走在大街上,她最怕有人给她打招呼了,“总有一些宣传拍照或者化妆品的销售员跑来打招呼,当我停下来他们就会强烈地向我推销产品,太烦人了,所以走在大街上我都会避开。”陈先生是一家花店的老板,接受采访时他表示,走在大街上,除非问路,否则他是不会跟陌生人打招呼的,“去跟一个不认识的人问好,甚至微笑,要是对方不予理睬,那岂不是很没面子,除非是问路,否则我不会主动向陌生人打招呼。”
在校学生成为主流问候人群
11月20日上午,在甘肃政法学院校园内,经过篮球场附近,记者随机拦住一位大三的女学生,一句“同学你好”立刻换来对方一个礼貌的回复“你好”。对于陌生人的问候,这名女大学生并没有排斥,她说,在学校,同学之间打招呼问候的情况很普遍,在楼道里、在操场上、在教室里,本班的、外班的同学都会相互问候。
中午,记者来到西北师大附中,此时正值放学,三五成群的中学生结伴走过。当记者向其问好时,学生们都抱以微笑回复,其中一名张同学告诉记者,学生之间不论是校内还是校外,遇到之后都会很热情地问候,“很多时候会在公交车上遇到同学,大家都会打招呼的。”
记者走访发现,在校学生成了主流问候人群,想法单纯简单的他们,不像已经步入社会的人那样,心存顾虑、有排斥心理,在他们看来,有人向自己礼貌问好,也应回以同样的问候,这样才算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针对人们日益减少的问候,心理学老师季春晖说,其主要原因是在工作、经济、生活压力之下,人们的自我防卫心理加强,所以面对陌生人的问候,他们会有排斥心理。加之,目前网络电子的通讯方式普及,人们渐渐依赖虚拟环境下的交往,从而逐渐丧失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缺乏了面对面的勇气。季春晖表示,要改变这种状况,应该从信任着手,人们应该在怀着信任他人的前提下,提高识别好人、坏人的能力,在进行自我保护的同时,也不让冷漠将大家笼罩在陌生、防备之中。(记者 赵雨欣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