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未来十余年为西南地区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期
2013-04-22 09:49:38 来源: 农民日报
【新闻摘要】中国科学院、地震局等多家单位参与制定的《汶川地震重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中介绍:“汶川地震重灾区的地质地理环境极为复杂……加之暴雨、地震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影响,导致该区域山地灾害类型多,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大、成灾快、爆发频率高的特点,是西部地区山地灾害极为发育的区域。” 除了水库、电站密集外,地质脆弱的龙门山断裂带还是四川省的“富矿”带,仅该地带磷矿石产量就占全国的1/10。由于在山体密集钻孔开采,山体形成“蜂窝状”的内部磷矿层以及大量的碎石。
“从现在到未来的十多年间,西南地区的大型电站水库群,将进入一个密集的建成蓄水时期。这对水库诱发地震来说,也将是一个极为危险的时期。”本月20日晚,四川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总工程师范晓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水库诱发地质灾害之险
范晓分析说,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并处于龙门山前山断裂附近,龙门山前山断裂由都江堰向南延伸至天全、芦山、雅安一带复杂化,形成多条分支,同时在此地带与北西走向的鲜水河断裂系相交汇,形成一个构造转折区。
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然后向东北方向沿龙门山断裂的北段发生破裂,并未明显向西南方向的南段延伸。
“这也意味着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应力积累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因此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在汶川地震后应该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区域。”范晓对本报记者说。
“但我也认为,人类工程活动对中国西南地区未来地质活动的影响包括对于此次芦山地震的影响,更需要高度关注和进一步研究。”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