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场面气势磅礴成为热议话题 央视主持人海霞:我被深深震撼了
郑州日报截图
郑州晚报截图
升旗仪式。
中原网讯(郑报融媒记者 王治 秦华 苏瑜/文 白韬/图)7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位于内蒙古的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金戈铁马、震撼人心的阅兵场面成为这两天市民热议的话题。
此次大阅兵电视实况转播的解说,由央视著名主持人海霞和长啸担当,他们的解说气势不凡、打动人心,获得了电视观众的高度评价。昨日中午,郑报融媒记者采访到了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海霞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资深媒体评论员张政法,请他们从不同角度分享解说阅兵、观看阅兵的感受。
阅兵式气势恢弘,让我深深震撼
——访建军90周年大阅兵解说员、央视主持人海霞
“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其实我跟电视机前的观众一样,在解说的时候并不是在阅兵现场,而是在北京的演播室,对照着直播画面进行的解说。”
“阅兵现场每一项工作都有严格时间限制。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要有非常精确的把控。”海霞告诉记者,在这个过程当中,作为解说员,精神高度紧张,为确保严丝合缝、精准对位,解说前她和同事们进行了无数次的演练。
回忆起阅兵前的工作状态,海霞说,她当时拿到的解说稿足足有十几版,而且每次的版本都有不同的基调、不同的镜头语言、不同的亮点,甚至连很多场面的入点都完全不同,“尽管我主要负责现场流程部分的解说,但从始至终,整个过程都力求分毫不差。在直播中做到了分秒不差。”
宏大的阅兵,由无数个细节组成,每一个细节的完美,才能形成整部“史诗”的完美。
“为了确保每段解说能跟现场画面和镜头完全对位,每拿到一稿,我都会对着演练画面,一节一节把语速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记下时间。”海霞说,除了画面对位,语速、语气,解说时的情绪也要认真把控。
回忆起阅兵的震撼场面,海霞依然止不住内心的激动:“在直播前的演练中,我看着宏大的画面和各类新型军事武器,被深深震撼了。解说音调就会不由自主升高,因此在正式解说时,我不断提醒自己要注意控制情绪和声音,让自己更冷静,更平和,更加淡定地从容展现国威。”
对观众来说,电视画面中的解说,就是官方最权威的解读,要经得起中国观众、世界各地的观众的检验,经得起专业和历史的检验,必须是精确无误。
“对于方队和武器装备,我一直比较外行,而这一次的阅兵,出现很多新型的军事装备。”海霞说,她找了很多军事专家,请教并确定每一个方队、每一种武器序列号的读法、断句……力争做到零差错。
庄重而大气!这是许多电视机前的观众对朱日和阅兵解说的评价。
为了做到这一点,海霞做了大量功课,熟练掌握相关历史,用史实调动内心最真挚、最深沉的情感,准确把握解说基调。
“我的家就在郑州,值此建军节到来之际,祝家乡的子弟兵们节日快乐。”海霞委托郑报融媒给所有的解放军战士带去节日的祝福。
沙场点兵气吞山河,令人兴奋自豪
——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政法
“今年的阅兵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它更贴近实战,‘野味’和‘战味’浓。”阅兵已过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资深媒体评论员张政法在谈到这场气吞山河的阅兵时仍沉浸在兴奋与自豪中,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一名资深媒体评论员、军事迷,张政法长期以来一直都很关注国防建设。谈到这次在朱日和阅兵和以往阅兵的不同,张政法说:“明显的不同是阅兵地点的不同,我们以往见的都是天安门广场的阅兵,而这种沙场的,尤其是训练基地上的阅兵是比较少见的,它更贴近实战。”
张政法说,以往阅兵主要展现军事力量、武器装备、三军雄姿,而这次沙场点兵,非常贴近实战,“大家看完这场阅兵后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如果有需要,阅兵之后,这些战士是随时可以上战场的。”
“另外,与以往阅兵时间长、人数多相比,今年的阅兵时间短、效率高,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就、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都得到了很充分而生动的展现。”张政法说,这次受阅装备近一半为首次亮相,如歼-20、歼-16和新型防空导弹等民众以往通过专家评论、媒体报道等各种渠道了解到的新装备,在这次阅兵中得以展示,观众不仅能看到它们的“真身”,而且还对它们的协同作战能力等有了更直观地了解。
“这次沙场阅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组织的一次阅兵,它打破了原有阅兵单一兵种编组的限制,体现出信息化联合作战。”张政法说,阅兵整体上对我国军事装备进行了立体化的展现,从最新型的导弹,到普通民众不太了解的战车等,从战略武器,到常规武器,高低两端兼顾,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而且,这些展示的武器基本上是被投入使用的,实际上我们可能还有更多先进新型武器正在研发或试用之中,这点更是让我们普通民众热血沸腾、深感自豪。
他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通过这次阅兵,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我国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都实现了质的飞跃,“我相信,我们的英雄军队能打仗、能打胜仗,一定能让我们党和国家放心!”
阅兵六大亮点 展现人民军队崭新风采
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7月30日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阅兵集中呈现出的六大亮点,展示了人民军队改革强军的崭新风采。
亮点一
政治意蕴深刻厚重
这次阅兵是庆祝建军90周年的一项重大活动,以回顾建军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维护核心、彰显辉煌成就为主题。
这是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实施后人民军队的全新亮相,充分表明了这次阅兵深刻的政治意蕴。
这次阅兵是人民军队整体性革命性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既是对参阅部队军事素养、精神风貌、作风形象的全面检验,也是对强化“四个意识”的现实检验。
受阅部队接受检阅。
亮点二
沙场阅兵“野味”“战味”十足
沙场阅兵将阅兵与部队实战化训练融为一体,设计、编成、流程都充分体现出“野味”“战味”。
这次阅兵依托正在进行实战化训练的部队组织实施。由“礼仪式阅兵”向“打仗式阅兵”的转变,反映了改革强军实施后部队的战斗力,体现了全军官兵在野战化条件下苦练精兵谋打赢的战斗作风。
护旗方队。
亮点三
全程体现联合作战特点
从实战出发,根据战斗需求编组,充分体现信息化联合作战特点,是这次阅兵的一大亮点。
阅兵打破原有阅兵单一兵种编组限制,突出反映能打仗、打胜仗要求,按照重在反映现代新型军兵种力量鲜明特色、体现信息化联合作战编成及运用方式的思路,集中体现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特点。
亮点四
近半参阅装备首次亮相
这次参阅装备达600余台(套),类型多样,涵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等作战力量,而且近一半为首次参阅。鹰击-83K空舰导弹、歼-20、新型无人机……这些列装部队的新型装备,体现了我军现役主战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水平和部队生成的新质战斗力。
护旗方队。
亮点五
“八一”标识“90”字样
在分列式上,第二个亮相的纪念标识梯队引人注目。由17架直-19直升机编成的“八一”标识,由24架直-10和直-19直升机混合编成的“90”字样,以低空飞过的方式,完美通过检阅台。
组成“八一”标识、绘出“90”字样参阅,象征着这支走过硝烟、走过风雨,在战火中诞生的光荣之师走过了90年史诗般的壮丽征程。
纪念标识梯队。新华社记者查春明 摄
亮点六
火箭军以新军种新形象亮相
战略打击群是阅兵式上“压轴”亮相的作战群。由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的战略导弹部队,以新军种新形象震撼亮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火箭军组成的战略打击群,由火箭军部队方队、核导弹方队等组成,展示的装备代表了当前我军战略导弹部队发展水平,充分展示了我国慑战能战止战胜战的战略制衡能力。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