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友关注

国际不打小孩日?我忍不住怎么办!

2020-05-01 08:24:42 来源: 猫桃桃绘本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

  这让桃桃想起一则之前看到的十分震惊的新闻:

  一个4岁的孩子因疫情期间闷在家,

  无法外出玩耍,于是哭闹不止。

  妈妈一气之下给了她一耳光,

  导致孩子的右耳听不清了。

  送医后确诊为外伤性鼓膜穿孔。

  所幸经过及时治疗,孩子已无大碍。

  类似的新闻随手一搜就有很多,

  而且被报道出来的个个都触目惊心:

  很难想象,

  这些“原始”的管教手段正是当代这个文明社会发生着。

  而且打人者都是亲生父母,

  挨打者都是毫无还手之力的幼童,

  如此情景,令人心酸。

  虽然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

  但这种下手不知轻重的管教方式不仅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巨大的损伤,

  严重时还可能产生无可挽回的悲剧。

   【1】“棍棒教育”真的能够教育出“孝子”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经常被打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几种特征:

  低自尊

  常受到暴力的孩子,

  自尊心、自信心会受到打压,

  在生活中小心翼翼,

  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惹父母生气。

  如果长期处在暴力的压力之下,

  孩子会始终被挫败感冲击,

  长大之后为人会比较胆小懦弱、忍气吞声。

  性格也大都喜欢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很难有所作为。

  一个低自尊的人,尤其是女孩,

  是没有气质的,一看就是唯唯诺诺的性格。

  与人相处中习惯忍让,

  更不懂得如何去争取自己的权益,

  甚至发展成“讨好型人格”,

  成为任人宰割的“小绵羊”。

  脾气暴躁

  家长的样子就是孩子未来的样子。

  小时候经常目睹家长使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孩子,

  长大后也更有可能变得暴力,

  易怒,情绪化。

  在遇到事情时,

  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

  不会妥善处理与表达自己的情感,

  容易冲动。

  甚至在和人矛盾吵架时无法控制的只想弄死对方,

  除了想要战胜对方,

  完全不考虑任何后果。

  亲子间情感淡漠

  父母对孩子经常性的打骂,

  会让孩子生出疏远之心,

  觉得父母不爱自己,

  也就不愿意亲近自己的父母,

  甚至充满防备之心。

  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变得越发叛逆,

  什么事都和父母对着干,

  不愿意靠近和依赖父母。

    【2】 打不得,怎么办 ?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

  我为了赚钱养家,

  已经很难了,很辛苦了,

  孩子还偏偏和我“对着干”,

  这能不让人生气吗?

  不打心里憋得慌,

  打的话又怕给孩子打坏,

  那该怎么办?

  (1)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由于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和挫败感,

  家长可能常常感到身心俱疲。

  这时候可能孩子的一点小错误都会变成“导火索”,

  让你无比心烦,

  甚至忍不住暴力相向。

  这时候,

  家长一定要先放平自己的心态。

  在平时,可以专门抽出几个小时来为自己减压、疗愈,

  比如看书、运动、和朋友聊天等等,

  减少焦虑心理。

  当你想要对孩子发火时,先问问自己:

  孩子犯的这个错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我打他到底是出于教育,

  还是只是想给我的负面情绪找个“出气筒”?

  (2)尝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如,你可以告诉孩子,

  “妈妈现在心情不好!”

  “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

  “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

  “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等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

  有助于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

  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

  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3) 换位思考,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

  比如说如果你是孩子的话,

  会怎么处理这件事。

  之后再去分析孩子会犯错的原因,

  问清孩子这样做的理由,

  和孩子一起找到错误的源头,

  让他真正认识到错误,

  并帮助他改正。

  (4)教给孩子一些话语,作为即将动手前的提醒

  

    不少家长表示,

  打孩子的时候实在是太气了,急火攻心,

  不知道怎么就打了,

  事后会很后悔、内疚。

  为了避免这种一时心急而造成的惨剧,

  这里建议家长可以教孩子,

  在自己将要动手时说:

  “妈妈/爸爸,别激动!有话好好说,打人犯法!”等话语,

  这样每次动手之前就会有一个“提词器”来提醒自己。

  (5)用其他更文明的方式代替动手

  比如说,

  罚站、扣减零食、没收心爱的东西、

  扣掉游戏时间等替代方法。

  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还建议,

  有一个威慑孩子的高级方法是“无言自危”,

  即当孩子犯错误时,

  盯着他看一分钟,

  通过注视来传递警告。

  如果你认为孩子犯的某个错误性质过于严重,

  必须诉诸暴力的话,请记住:

  及时惩罚要好过“秋后算账”。

  效果最好的惩罚是在孩子刚刚犯错之后,

  这样最能让他牢牢记住错在哪儿了,

  容易建立起惩罚和错误行为之间的联系。

  尤其是对于低龄幼儿,

  他们的记忆系统还不牢固,

  “秋后算账”效果并不好。

    【3】 如果要打,千万不要打这些关键部位

    后脑勺

  这里分布着体力和智力发育神经系统,

  如果父母下手重了,

  会导致孩子神经系统受损,

  对智力也有影响,容易把孩子打傻。

    肚子

  孩子的肚子,是五脏六腑所在,

  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章开头的那个妈妈踹了孩子腹部两脚,

  最终导致孩子死亡。

  所以,再生气也不能打孩子的肚子。

   

  有些家长喜欢扇耳光,

  但是打耳光容易损伤孩子耳朵及周围神经,

  引起听觉障碍。

  用力过猛,

  还可能让孩子出现短暂性或永久性耳鸣,

  甚至失聪。

    耳朵

  揪耳朵容易导致耳膜受损。

  后果严重的,

  还可能造成耳内出血、疼痛、耳鸣、丧失听力。

  耳根部的皮下有多条神经分支重叠分布,

  揪耳朵会让人产生强烈的痛感,

  甚至晕厥。

  如果揪耳朵时没控制好力度,

  还可能伤到孩子脑部。

    屁股

  很多家长认为可以打屁股。

  但是如果下手重了,

  孩子的屁屁很可能会大面积的软组织挫伤。

  严重的甚至还会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脑干损伤而死亡。

    【4】打完要记得平等的讲道理。

  孩子犯了错,

  并不是一顿打就能解决问题。

  孩子很可能会觉得,

  我已经挨了打,付出了代价,这次就扯平了。

  但是下次呢?

  下次孩子还有可能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因为他很可能没意识到自己错在哪了。

  比如说,孩子无视交通规则乱穿马路,

  情节严重,家长上去就是一顿打。

  但打完之后如果不沟通,

  孩子并不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可以之后这样引导:

  孩子,我打你是不对的,我向你道歉。

  但我是希望你记住,

  一定不要乱穿马路,会有生命危险,

  而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耐心的和孩子解释,

  两三岁的孩子都能听得懂。

   【5】结语

  在这样一个文明高度发展、教育心理学开拓发展的时代,

  “棍棒教育”这种形式似乎仍然在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有人认为打骂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也有人认为不打孩子就不长记性。

  “该不该打孩子”这个问题,

  似乎并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但可以100%肯定的是

  ,亲子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

  肯定要远胜于不问是非的打骂。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

电脑版电脑版